中國水利網站9月27日訊(特約記者 嚴文輝)“水美”是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重要基礎條件,江西省金溪縣陸坊鄉(xiāng)下李村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水”為先的建設理念,將農村環(huán)境綜合整治與農村河道整治、農田水利連片治理、生態(tài)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和長效管護落實等有機結合,2016年成功的申報了省“水生態(tài)文明村”創(chuàng)建,并獲得第二批“江西省水生態(tài)文明村”稱號。
近日,記者從金溪縣城驅車往北沿206國道約10來分鐘,至一開闊處,一座意寓豐收的果籃雕塑矗立于路側,雕塑正前方,“下李村”三個蒼勁有力的鮮紅大字赫然入目。下李村黨支部書記李愛榮在村口熱情地迎接了我們,從村口到村內是一條筆直平坦的水泥路,長約600米,水泥路兩側是整齊排列的水杉,水杉郁郁蔥蔥,蒼翠欲滴,透過水杉的縫隙,可見路兩旁農家樂采摘大棚和一眼望不到邊的萬頃稻田,微風吹來,金燦燦的稻浪有節(jié)奏地翻滾著,仿佛以獨特的舞姿歡迎游客的到來,走過這段村路,一座美麗的小村莊瞬間映入眼簾。
李書記告訴我們:這就是我們下李村,下李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村形肇于南唐,發(fā)展于北宋,蔓延于元明,繁盛于清朝。其先祖為南唐后主李煜。目前,我村共有人口851人,235戶,耕地1200余畝,4個村民小組,村后青天港繞村而過,村莊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是陸坊鄉(xiāng)最大的自然村之一。
近兩年,我們借助水生態(tài)文明村創(chuàng)建和河長制實施的契機,按照“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實施要求,輔助“古村保護,村民富!钡膭(chuàng)建理念,根據我村的山水特色、水生態(tài)特點、水文化底蘊和水景觀特色,因地制宜,先后投入項目資金1000余萬元,對繞村的青天港進行了綜合治理,并結合水生態(tài)文明村建設要求,自籌資金115萬元,獲得新農村以獎代補、古建筑修復、古樹保護、土地復墾、水利建設、水生態(tài)文明村建設等項目支持資金895萬元。先后實施了村容村貌整治,緊緊圍繞“七改(改路、改水、改廁、改房、改欄、改塘、改溝)三網(電力網、電信網、廣電網)覆蓋,積極開展農村環(huán)境整治,修通水泥路,修建自來水,拆除危房舊房,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杜絕污染存在。相繼完成硬化水泥路面7.5公里,建污水管道1600米,安裝路燈116盞,新增垃圾池5個,整治青天港1.2公里,疏浚溝渠河道1200米,使得全村村民喝上干凈的自來水,用上了衛(wèi)生廁所,新建了兩個40余平方米的圖書閱讀室,一個新村中心廣場和一個休閑廣場,經過近2年的共同努力,把一個經濟相對落后、環(huán)境較差的古村建設成為具有新時代氣息的現代花心農村。
聽著李書記的介紹,站在村休閑廣場,近處,新修建的村民活動廣場,健身器材齊全,不時有三三兩兩的村民在休閑鍛煉;前看,一排排潔白的房屋錯落有致的林立在村中;側看,一條休閑走廊一直延伸至一口長滿荷葉的小池塘,池塘四周垂柳依依,與廣場四周栽種的紅葉石楠、金邊黃葉景觀帶相映成趣;遠眺,青山如黛,田園廣闊,溪流蜿蜒,碧水長流;近觀,石板幽巷,轍跡縱橫,明清建筑,鱗次櫛比。
邁步走進下李村,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村民對村莊環(huán)境打心眼里的認可!八痢⒑拥狼謇砹,還鋪上草坪、修了路燈,看著心里真舒暢”。李愛榮書記告訴我們:我們村從建村開始排水系統(tǒng)就設計科學合理。據該村族譜記載,其排水系統(tǒng)始建于元代初期,明清歷代略作修繕,至今仍在使用。主要分三級:主干為村中排水明渠,分枝為巷中排水暗溝,各戶有毛細涵道。村中水源引自青田河清流,從南向北流入村落,最后流入村前蓮花池。排水系統(tǒng)總長達一萬多米。加上近兩年,爭取了上級水利項目資金對渠道進行了更新、改造和加固,現在無論何時、不論晴雨,全村清水長流,不見積水、污水。
穿過村莊,走近村后的青天港,但見新修一新的堤防,宛如一條銀鏈向前無限地延伸,站在青天河邊,清澈見底的青田河水令人賞心悅目,河道兩岸,柳樹、樟樹、桂花樹……應有盡有;景觀花帶,各種景觀花卉,五彩斑斕,各具特色,微風吹來,樹影婆娑,花香陣陣,令人頓覺清爽無比,不禁陶醉其中。
李書記繼續(xù)向我們介紹:青天港繞我村而過,我們的祖先就是看中了這塊鄰水的風水寶地,依水而建的,養(yǎng)育了千百代下李人。過去,由于這條港流經多個鄉(xiāng)鎮(zhèn)和村莊,缺乏有效的管理,加上上游有幾家企業(yè),農村種田使用農藥、化肥、灌溉等因素,水質污染嚴重,水源根本不能用。2015年,縣里投巨資對青天港進行了綜合治理,把河岸加固了,把河堤淤泥清理了,還在河的兩岸栽種了綠化樹,建起了景觀帶。去年,縣里又在這條河流區(qū)域實行“河長制”管理河道,把上游幾家污染企業(yè)全部關閉了,我們這條河,鄉(xiāng)長親任“河長”,專門負責河道管理,沿河還聘了數個村級河長,管理本村區(qū)域的河道,我們村的河長就是我,我們還在村里聘請了2名村河道保潔員,專職管理水環(huán)境,現在他們每天都會到河道上打掃衛(wèi)生,每天定時到河道、水塘打撈漂浮物,使村莊河塘、河道保持潔凈。我也會每天到河道走走,關注一下水環(huán)境。同時,我們還加強了與上游各村河長的溝通,防止上游污染流入河道,你看,現在河水多清”。
正在河邊洗衣服的一大幫村民談到現在的水環(huán)境是贊不絕口:“這兒的水現在很干凈,你看,現在我們村許多村民家淘米、洗菜、洗衣服都是用這河的水!
2個多小時的參觀,我們意猶未盡,離開下李村的時候,李愛榮書記告訴記者:通過近幾年我們村對河道、水路和村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整治,如今的下李村的村容村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無論你何時來到下李村,水岸、垂柳、飛鳥、農家院,盡顯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光。“提升農村人居環(huán)境和農民生活質量,真正讓群眾享受碧水藍天的美景,是我們創(chuàng)建水生態(tài)文明村的創(chuàng)建目標。現在的下李村,因治水而變得更有生命力,目前已經成為一個集經濟、水生態(tài)、旅游為一體的景點式社會主義新農村,每年都要接待上萬游客的參觀。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7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