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视频毛片,免费看的一级视频,91精品系列,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蜜臀,国产资源视频,97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美腿丝袜

國務院新聞辦審批具備新聞登載業(yè)務資質的網站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06022
  首頁 -> 正文


陳雷:加快構建防汛抗旱減災體系 全面提高水旱災害防治能力

2009-05-11

    我國是世界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尤其水旱災害更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的心腹之患。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得我國洪澇、干旱、臺風、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頻繁發(fā)生。據(jù)統(tǒng)計,1990年以來,我國年均洪澇災害損失占同期GDP的1.5%左右,年均干旱災害損失超過同期GDP的1%,水旱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位居我國各類自然災害之首。

  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我國興國安邦的大事。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領導人民與水旱災害進行了不懈斗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把防汛抗旱減災當作改善民生的大事和要事來抓,不斷總結治水經驗,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防汛抗旱除澇并舉,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并重,推動防汛抗旱工作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由單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轉變,水旱災害綜合防御能力明顯提高。在體制機制方面,初步形成了統(tǒng)一指揮、反應靈敏、協(xié)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在工程體系方面,目前全國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備了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洪水的能力,重點海堤按50年一遇標準建設,遇到中等干旱年份,工農業(yè)生產和生態(tài)不會受到大的影響,可以基本保證城鄉(xiāng)供水安全;在預警預報方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大江大河主要河段洪水預報系統(tǒng),初步建立了全國旱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在預案建設方面,建立了國家防汛抗旱預案體系,有防汛抗旱任務的縣級以上政府都制定了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在法律法規(guī)方面,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為核心的防汛抗旱法律法規(guī)體系;在隊伍保障方面,初步形成專群結合、軍民結合的防汛抗旱隊伍。

  依靠逐步完善的防汛抗旱減災綜合體系和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我們戰(zhàn)勝了歷次特大洪水和嚴重干旱,有效應對了頻繁發(fā)生的臺風和山洪災害襲擊,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減輕了災害損失。據(jù)統(tǒng)計,1949年以來,全國防洪減災直接經濟效益達3.93萬億元,防洪減淹耕地1.65億公頃,每年因洪澇災害死亡人數(shù)大幅減少。1991年以來,全國平均每年抗旱澆地0.31億公頃,年均挽回糧食損失3767萬噸,平均每年解決2486萬人的臨時飲水困難。特別是奪取了去年水利抗震救災的重大勝利,有效防范了地震次生災害,震損水庫、水電站無一垮壩,震損堤防無一決口,堰塞湖排險避險無一人傷亡,災區(qū)群眾應急供水得到有效保障,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處置大型堰塞湖的奇跡,譜寫了水利抗災史上的新篇章。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對防洪抗旱減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事件發(fā)生頻率顯著增加,局部暴雨、山洪、超強臺風和極端高溫干旱等災害呈現(xiàn)多發(fā)并發(fā)的趨勢,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雖然近年來防汛抗旱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防汛抗旱的基礎依然薄弱,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目前,我國大江大河部分干流及大多數(shù)支流還沒有得到有效治理,蓄滯洪區(qū)安全建設滯后,中小河流防洪標準較低,全國還有3萬多座病險水庫,時刻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全國有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灌溉設施,2億多農村人口存在飲用水不安全問題。同時,我們在預測預報預警能力、防汛抗旱社會保障能力、防汛抗旱技術水平等方面也還存在不少差距,人民群眾的水患意識、防災避險知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

  應對復雜嚴峻的水旱災害形勢,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治水思路,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飲水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的首位,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綜合防控和群防群控,大力推進防汛抗旱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由單一農業(yè)抗旱向統(tǒng)籌城鄉(xiāng)與生態(tài)的全面抗旱轉變,加快構建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防汛抗旱減災體系,不斷提高防御洪澇干旱災害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

  當前,要重點加強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繼續(xù)加大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力度,加強重點蓄滯洪區(qū)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如期在2010年底完成全國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抓緊實施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guī)劃,加快海堤達標建設、避風港建設和緊急避險安置區(qū)建設。同時,要加強水資源調控和配置工程建設,建設一批規(guī)模合理、標準適度的抗旱應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保障能力。

  二是強化預警預報調度。加強對中短期天氣、水雨情和臺風暴潮的預測預報工作,延長預見期,提高預報精度,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持。大力加強預警系統(tǒng)和設施建設,完善相關機制,及時轉移安置群眾。加強防汛抗旱專家和部門會商,優(yōu)化調度方案,科學指揮決策。

  三是完善社會保障機制。進一步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責任制,加強專業(yè)化與社會化相結合的防汛抗旱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建設,健全防汛抗旱物資儲備保障體系,完善應急響應機制,形成管理規(guī)范、協(xié)調有序的聯(lián)動機制。加快完成主要江河洪水風險圖編制工作,形成主動規(guī)避、控制風險的機制。開展重點流域和區(qū)域水旱災害保險,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水旱災害保險制度。

  四是健全法規(guī)預案體系。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和技術標準四個層次逐步完善防汛抗旱法規(guī)體系,抓緊制定洪水影響評價管理條例、蓄滯洪區(qū)管理條例等法規(guī),抓好抗旱條例的貫徹落實,修訂完善各類防汛抗旱預案,特別是要抓好基層防汛抗旱預案的編制工作。

  五是增強科技支撐能力。加強基礎性研究工作,圍繞防汛抗旱重大問題開展科技攻關,積極研發(fā)推廣先進適用的防汛抗旱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加強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tǒng)建設和管理,建立信息共享、數(shù)據(jù)準確、反應靈敏、傳輸迅捷的防汛抗旱信息平臺,努力提高防汛抗旱科技水平,推進防汛抗旱現(xiàn)代化。

  六是提高防災減災意識。結合“防災減災日”活動,通過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在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專題、開展多種形式的防災減災演練等,推動水旱災害防治知識和政策法規(guī)進機關、進學校、進企事業(yè)單位、進社區(qū)、進家庭,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防災避險、應急自救、抗災減損的能力。

  防治水旱災害,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大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充分認識防汛抗旱減災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切實增強水患意識,不斷提高我國防御水旱災害的綜合能力,為促進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幸福安康而努力奮斗。



  相關新聞:
廣東省召開城鄉(xiāng)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總結表彰暨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大會 陳雷出席并講話
陳雷會見美國陸軍工程師兵團副司令杰弗里·多科少將
嚴格管理水資源 推進水利新跨越
陳雷在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清查登記工作啟動會上的講話
陳雷調研河南洛陽市水利工作
陳雷主持召開水利部黨組(擴大)會議
陳雷與海南省委書記衛(wèi)留成省長羅保銘會談
陳雷在水利部直屬機關2011年黨的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最新更新


 
圖片報道


主辦:中國水利報社 設計制作/維護管理:北京激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編輯部電話:010-63205285,010-62980955 業(yè)務聯(lián)系:010-63205284

京ICP備050575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