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在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控制中心采訪

記者在洪湖監(jiān)利長江干堤監(jiān)利段采訪
中國水利網站記者胡爭上報道:汽車在湖北潛江服務區(qū)加油,夜晚里,空中仍被一股股熱浪包圍。大家回到車內,有同行打開電腦宣布:長江4號洪峰已經以入庫洪峰流量71200立方米每秒安然通過三峽大壩。此時是7月24日晚8點。
7月以來,長江4次洪峰接踵而至,預計三峽水庫24日晚入庫流量將接近20年一遇,達到建庫以來最大流量70000~72000立方米每秒。
7月23日下午接到采訪通知,我第一時間即聯系長江委新聞中心,并訂機票。當天去武漢和三峽的機票已告售磬,去武漢的動車更緊張,只得第二天起程。24日中午,在首都機場碰到水利部新聞中心組織的其他中央媒體的記者,于是一行10多人一同前往。
飛機正點降落武漢天河機場,大家乘上長江委等候在此的專車直奔長江委辦公大樓。下午3點半,長江委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組織的汛情通報會準時召開,參加通報會的還有中央媒體駐武漢分社或站、臺的記者以及當地同行。
長江委副主任、長江防總秘書長魏山忠介紹,7月上、中旬期間,長江1、2號洪峰先后在長江上游形成;19日,3號洪峰在長江中游形成;受20-22日強降雨影響,4號洪峰在長江上游形成,預計三峽水庫24日晚8點入庫洪峰流量70000-72000立方米每秒。
下午4點半,我們在長江委防辦水情室看到,工作人員全神貫注,在電腦前密切關注降水預報和水文預報。在水情會商室,水文氣象預報處副處長楊文發(fā)操作電腦給我們看24日下午4點半前每兩小時預報的洪峰流量。長江委防辦主任吳道喜告訴大家,目前長江流域仍是區(qū)域性洪水。魏山忠說,截至7月24日,長江防總辦共向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下發(fā)13次調令,長江流域洪峰形勢是可控的,人民生產、生活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下午5點半,媒體一行人晚餐后急忙往三峽大壩趕,因為洪峰通過大壩的預報時間在不斷修正,大家都期望會推遲兩個小時,能夠見證三峽大壩馴服洪水的過程。司機加足馬力,全速前進。月光下,四野有種深邃的靜謐。過了宜昌,前方有警車駛來,中央領導視察三峽的車隊駛過。我們確信,4號洪峰已經安然通過三峽大壩。
穿過幾個隧道,汽車沿長江行進,轉過幾道彎,可以看到三峽大壩了,霓虹燈將大壩拉成一條長長的直線。晚10點多,汽車直接來到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控制中心。樓上,水調、電調、水情觀察人員正在交接班。三峽水利樞紐管理局防洪管理處處長王海為我們點開墻上屏幕實時監(jiān)控的洪峰流量:18點,71000立方米每秒;20點,71200立方米每秒;22點,70800立方米每秒。
此時,我們發(fā)現還有先期到達的中央電視臺另一路記者守候在這里。大家都要求上大壩,即使洪峰過去也要感受一下現場。長江委、三峽公司、武警,三家職責分明,尤其是武警,受北京方面指揮。媒體人發(fā)揮軟磨硬泡的勁,三峽水利樞紐管理局的同志不斷電話疏通,總算協(xié)調到一個車號,答應只讓電視記者上去拍幾個畫面。我極力申明這次采訪目標就一個:報道4號洪峰通過。最后終于獲得機會,與兩組電視記者連夜登上大壩。
壩區(qū)里一片寧靜,現在是晚上11點多,長江兩岸燈光閃爍。我們登上大壩,沒有風,但涼爽很多,能微微聽到泄洪孔的轟鳴。三峽水利樞紐管理局的同志介紹,開啟的是8個深孔,正以43000立方米每秒泄洪。夜幕中沒法拍照,奔騰的浪花也看不清,只見土黃中略帶一點紫光。上游感覺波平浪靜,來到下游廠房邊,會有驚濤拍岸的感覺。南方的城鄉(xiāng),此時仍燈火輝煌,許多人進入夢鄉(xiāng),不少人尚在逛夜市。有了三峽大壩調控,對于壩區(qū)居民和游人來講,一般洪峰輕輕地走了,正如輕輕地來,不會擾民。長江委防辦的同志說,三峽大壩按千年一遇設計,萬年一遇校核,最高設計水位175米,目前還不到160米,不會對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影響。
第二天一早,媒體同行上壩采訪、拍照。我在樓上觀景,山勢巍峨,長江滾滾,有游輪?。大廳里有許多游人,還有外國游客,不少人講,此行專程來參觀大壩泄洪。
各路記者匯集,下午出發(fā)去荊州。我按時趕到大廳,發(fā)現被落下,忙與領隊聯系。這地方多為團隊車輛,交通不是很方便,后來長江委同志聯系到一家正在對岸黃陵廟拍攝外景的媒體,一直等到下午4點半擠上他們的工程車,趕到荊州城已是晚上7點鐘。
據同行講,他們下午去了公安縣和沙市觀音磯,沿岸民眾生產、生活有序,觀音磯段是公園,有些人還在江水里游泳。
26日一早出發(fā)去監(jiān)利,南方的平原,村舍星羅棋布,這個季節(jié)滿眼盡綠。汽車駛上長江干堤,水泥路寬闊整潔,坡面草地上,不時會看到有馬兒在吃草。堤垸里,種著楊樹和莊稼,農用車在道上跑,農人在田地里彎腰忙活。
我們來到何王廟閘,這里江水逼近堤岸,樹木浸在水中。監(jiān)利縣長江防汛指揮部工程科科長陳建新介紹,涵閘建于1973年,保證4個鄉(xiāng)鎮(zhèn)44萬畝糧田灌溉。湖北省水利水電規(guī)劃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別大鵬講,洪湖監(jiān)利長江干堤監(jiān)利段長230公里,上接荊江大堤,下接武漢堤。1998年洪水34個潰口,這一段占了一半,是著名的分蓄洪區(qū)。1998年大水后,投資34億元按國家標準建設,堤頂寬8-10米,比原堤高2米,坡面全是混凝土,過去防洪能力不到10年一遇,現在加上三峽大壩調控,達到100年一遇。
堤上紅旗飄飄,堤下有哨所工棚。這里屬汴河鎮(zhèn)匡彎村,胡文是鎮(zhèn)上的駐堤干部。他說,汴河鎮(zhèn)有5個哨所,監(jiān)控7公里。我們看到每個哨所,人員名單、哨員守則、哨所規(guī)定、防汛知識一目了然。胡文說,這里7月21日開始超警戒水位,盡管百姓心中有底,但防汛意識一刻也沒有放松,所有哨所都有哨員24小值守。
我們原本還要去洪湖,現在看要趕下午3點飛北京的航班時間很緊張,汽車便徑直往武漢天河機場奔馳。3點正的飛機晚點到3點40分,后來又一再推遲,直到5點40分起飛。飛行不到1個小時,廣播又通知,因北京的天氣原因,飛機須馬上返航。大家開玩笑,看來要轉戰(zhàn)北方報道汛情了。直到晚9點半,才等到重新登機的消息。我們到達北京已經是第二日凌晨,回到家接近午夜兩點了。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2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