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暴雨中心的城陵磯
 

  

  城陵磯水文站

  

  城陵磯水文站

  

  讀取水位數(shù)據(jù)

  

  水文人正在測量作業(yè)

  □記者 趙建平

  仿佛如約而至。7月6日早上9點,長江委水文局城陵磯水文站測報員林紅武熟練地在自動化操作臺上讀出了最新的水位數(shù)——34.16米,超警1.66米,如果沒有意外,這座水文站也將于7月7日下午兩點左右迎來洪峰水位——34.4米。

  身邊的水尺桿只露出了3根,而其他的12根全都淹沒在不斷上漲的洪水里,林紅武的半個身子泡在水里,和他的搭檔游佳祥一遍又一遍地核對著水尺的零點高程,生怕出半點差錯。隨著湖南省和岳陽市分別啟動防汛Ⅱ級響應,他們的工作強度明顯增強。

  連日來,湖南省遭遇今年以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降雨過程,局地降雨屢超歷史極值,資水、沅水、澧水、湘水干支流水位居高不下。

  受持續(xù)強降雨和上游來水影響,洞庭湖城陵磯水位繼續(xù)持續(xù)上漲,洞庭湖區(qū)大堤有1341公里超警。處于暴雨中心的城陵磯,緊張地接受著考驗。

  連日的暴雨過后,天氣預報說岳陽今日無雨,本讓人稍稍松一口氣,但天色卻不時陰沉下來,稀稀拉拉掉下來的雨點,讓人心又揪了起來。

  城陵磯,就在岳陽市東北長江與洞庭湖交匯處,被稱為長江中游第一磯,地位險要而敏感。城陵磯水文站按古典涼亭形式設計,已經(jīng)成了岳陽人心目中一個無比重要的景觀和符號,從這里經(jīng)過的人都會多看它兩眼。

  水文站冷峻地聳立在洞庭湖提防邊,見證著水位的起起落落。它的身邊是忙碌緊張的水文工作人員,還有在附近江面上不停游弋的長江水文監(jiān)測船,不遠處的堤防上,有戴著袖章的三三兩兩的巡堤者。

  作為洞庭湖控制站,城陵磯水文站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使命,它是溝通長江和洞庭湖以及四水等湖南內(nèi)陸水系的樞紐,是長江中游水情的標志,其水位漲落對于長江中下游防洪具有標志性意義。

  現(xiàn)在的洞庭湖,已經(jīng)成為湖南省防汛抗災的主戰(zhàn)場。嚴峻之形勢讓岳陽市水文局局長熊見紅再次感覺到緊張,他知道,城陵磯水文站的歷史最高水位出現(xiàn)在1998年,水位是35.94米,即將到來的洪峰水位距離城陵磯歷史最高水位只差1.54米。

  看著這個站點,熊見紅分析后冷靜地說,其實現(xiàn)在情況總體穩(wěn)定,目前由于三峽調(diào)控,沒有對洞庭湖的水位造成頂托,流速平緩,后面的降雨明顯減弱,加之不斷強壯的水利防洪設施和大家抗洪救災的專業(yè)精神,1.54米,還有不小的騰挪空間。

  早在四天前,湖南省防指就發(fā)出了緊急通知,要求切實做好洞庭湖區(qū)的防洪工作,確保不潰一堤一垸,統(tǒng)籌兼顧上下游,通過預泄騰庫、適時攔蓄等調(diào)度措施,積極攔洪截峰,最大程度減輕洪災損失。

  不遠處,洞庭湖邊,所有進入警戒水位的堤垸,都安排了巡邏查險人員,24小時不間斷,每天每千米堤長不得少于6至9人,一天三班倒。目前,共有1.3萬多名干部群眾身在防汛抗災一線,開展堤防查險、水庫防守及山洪地質(zhì)災害防御,構筑了讓人覺得安全的心理防線。

  截止記者發(fā)稿,城陵磯水位已經(jīng)超警76個小時。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6年7月6日

趙建平
責任編輯:李旸
 
 
主辦:中國水利報社設計制作/維護管理:北京激浪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編輯部電話:010-63205285,18511059159 業(yè)務聯(lián)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