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新 通訊員 馬慶斌 田豐 焦健
2016年7月19日19時到23日零時,山東省泰安市城區(qū)主水源地的黃前水庫,遭遇了持續(xù)強降雨,多個監(jiān)測數據破歷史之最:
21日六時到22日六時,24小時最大降雨量295.2毫米,達54年一遇;
最大3日降雨量479.0毫米,達500年一遇;
本次降雨,在1963-2016年共54年的實測資料系列中24小時降雨量和3日降雨量累計均排第一位;
本次降雨過程累計最大點降雨量619.0毫米,與泰安市年平均降雨量相差無幾。
面對此次強降雨,泰安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迅速行動、沉著應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應急處置措施,充分發(fā)揮水利工程防汛功能,最大程度降低了暴雨災害,確保了庫區(qū)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全市防汛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運轉高效的防汛機制是確保防汛安全的堅實基礎
7月18日,山東省及泰安市氣象部門先后發(fā)布暴雨藍色預警,泰安全市自上而下迅速做出反應。
市委書記王云鵬接到報告,當即作出批示:“各級各單位人員一定要到崗到位,時時監(jiān)控、科學調度,積極應對好這次強降雨過程,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暴雨即將來襲,汛情就是命令!
泰安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接到命令立即向各縣(市、區(qū))防指、市防指成員單位發(fā)出《關于做好強降雨防范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相關部門單位有關人員即刻到崗到位,嚴陣以待。
行動早一秒,安全系數就多一分。
泰安市及所轄各區(qū)防汛機構工作人員即刻到崗到位,嚴格執(zhí)行24小時值班制度,市防辦在原有4名值班人員的基礎上增加至8人。各級防辦密切監(jiān)視天氣變化,根據降雨情況,研判雨洪水走向和可能出現險情的區(qū)位,加密雨情、水情、工情調度次數。
7月18日當夜,泰安市防汛指揮部常務副指揮、市水利和漁業(yè)局局長曹步山召集專家組成員會商汛情,綜合考慮水庫上下游、左右岸,兼顧防洪保安和蓄水興利,按照科學論證、慎重決策、留有余地的原則進行水庫、河道調度。要求各相關水庫、河道等工程管理單位嚴格執(zhí)行調度規(guī)程,在確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工程的防洪減災效益。
21日夜間,黃前水庫流域降大暴雨,查看到降雨超預警值,泰安市防指值班人員通過預警系統(tǒng),立即向岱岳區(qū)、黃前鎮(zhèn)調度情況,并在確定信息準確后于22日凌晨2時向上級領導報告。
泰安市防指副指揮、泰安市水利和漁業(yè)局局長曹步山,迅速組織有關專家組成員,趕赴黃前水庫調度情況。
“雨只要一直下,我們的眼睛就不能眨!”曹步山局長說。
22日早5點,黃前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130秒立米,曹步山已經帶領專家組對黃前、下港等鄉(xiāng)鎮(zhèn)進行了巡查,組織岱岳區(qū)、黃前鎮(zhèn)、黃前水庫等相關防汛責任人、包工程技術人員就當前降雨情況進行現場會商,指導黃前水庫做好洪水和運行管理調度。
22日上午,泰安市市長李希信趕赴現場,指揮組織開展防汛工作。
23日0點12分,黃前水庫水位達到207.08m,水庫按防洪預案開閘泄洪,此輪強降雨過后,庫區(qū)沒有險情災情發(fā)生。
體系完善的防汛工程是確保防汛安全的重要保障
工程是保障水庫安然無恙的最強防御。在本次強降雨過程中,黃前水庫及流域內4座。1)型水庫和29座小(2)型水庫發(fā)揮了極強的攔蓄防洪作用。
本次降雨過程為黃前水庫增加蓄水4900萬方,流域內小型水庫全部溢洪,共攔蓄水量1200萬方。
這幾十座默默無聞的小水庫能在緊要關頭發(fā)揮關鍵作用,得益于泰安市近年來對小水庫除險加固上做出的不懈努力,大大增強了流域內水庫防洪能力。黃前水庫自2003年經除險加固后,防洪能力顯著增強,而其流域內33座小型水庫經過除險加固防洪標準也都大大提高,由加固前的不足20-30年一遇提高到200-300年一遇,解決了大壩安全鑒定提出的主要病險問題,恢復和新增防洪庫容約600萬方,顯著增強了水庫的削峰和滯洪能力。
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僅僅是建好了水庫還遠遠不夠。大雨從天而降,洪水奔涌而來,能夠及時有效地把洪峰削下來,把該放的水放出去,把該存的水存起來,水庫的作用才真正能體現出來。
泰安水利人深知黃前水庫對泰城人民及庫區(qū)群眾的重要性,始終把工程的安全運行管理作為工作重點,積極開展以度汛安全為主的規(guī)范化建設,建立水庫管理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加強調度值班、工程巡查、安全監(jiān)測、運行維護等日常管理,嚴格執(zhí)行調度指令,完善突發(fā)事件報告、預警制度,配備應急救援物料器材和通信設施,加強預警預報和應急演練,基本建成了職能清晰、權責明確、技術先進、科學規(guī)范的工程運行管理體系,水庫的防洪蓄水功能得到了根本保障。
及時準確的監(jiān)測預警是確保防汛安全的關鍵因素
“利用在線監(jiān)測網絡準確及時掌握監(jiān)測數據進而采取行動,是我們面臨極端天氣情況而能處于主動的關鍵!碧┌彩兴蜐O業(yè)局防汛抗旱辦公室主任馬慶斌說。
近年來,泰安市全面鋪開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設,共在黃前鎮(zhèn)建設完成遙測雨量站5處,圖像綜合監(jiān)測站3處,人工預警站12處;在下港鎮(zhèn)建設遙測雨量站6處,視頻綜合監(jiān)測站1處,圖像綜合監(jiān)測站2處,人工預警站18處。同時,配合實施山洪溝防洪治理,在黃前水庫上游李子峪、第三峪段完成山洪溝清障整治3公里,險工護砌2.016 公里,改建(新建)防沖消能坎9座。
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群測群防體系以及山洪溝防洪治理,共同構建起了黃前水庫上游小流域相對完善的山洪災害防治體系,增強了沿河村落、集中居民點、重要基礎設施等防護對象的山洪災害綜合防御能力。在本輪強降雨過程中,泰安市各級防辦通過山洪災害預警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測了雨水情信息和工程安全狀況,迅速、及時的傳遞預警信息,為群眾轉移、防災減災、領導決策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防止險情災情發(fā)生站好了第一班崗。
遭遇連續(xù)強降雨的黃前水庫無險無災,是泰安市積極有效應對極端天氣的一個縮影。
“面對今年這場達到歷史極值、歷時最長、雨量最大的降雨,泰安市沒有出現大的汛情、險情,可以說水利工程、水利隊伍都經受住了考驗。下一步,泰安將繼續(xù)繃緊防汛這根弦,強化防汛預警相應機制、強化防汛工程建設,為全市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辈懿缴奖硎尽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6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