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廖中順
夏至時節(jié),被稱為“六山三丘一分壩”的重慶市開州區(qū),三里三河,山水相連,層巒疊嶂,綠意盎然,賦予了詩一般的美感。悠長纏綿的南河滋養(yǎng)著數(shù)十萬江里百姓,而成就她豐腴灑脫雄姿的10多條河溝中,全德橋河算得上嬌柔劣性之子。
對于重慶開州區(qū)臨江鎮(zhèn)應天村2000多村民而言,全德橋河就像一個乖巧又頑皮的孩子,讓人又愛又恨。
愛,是因為全德橋河流經(jīng)應天村6個組7公里長,為全村數(shù)千畝土地和老百姓提供源源不斷的生產(chǎn)生活用水;恨,是因為河里垃圾雜物多,遇到漲洪水,它那桀驁不馴的天性顯露無遺,兩岸民房和辛苦種下的農(nóng)作物便會遭殃。
年過5旬的應天村民白興橋憶起2015年6月25日的那場洪水至今心有余悸。“幾十棵柑橘樹、幾頭肥豬全被洪水卷走了,房屋險些倒塌!标惖麓赫f,洶涌的洪水沖毀了大片良田和房屋,助長洪水肆虐的就是大堆大堆的雜物垃圾。
“要不是河里的雜物和垃圾太多,有的緊挨著河岸建房,堵塞了原本通暢的河道,囊個不遭水淹嘛?”白興橋說,那時候,這條河根本沒人管理,生活垃圾、秸稈等亂七八糟的東西直接往河里扔,天旱時河里蠅蚊飛舞,臭味熏天,暴雨時河道受阻河水泛濫,全是自己埋下的禍根。
白興橋十分形象地將河水退去后樹枝上留下的垃圾和雜物戲稱為“白旗”,河岸那一排排柳樹都往一邊壓彎了腰,向人們述說著全身的傷痛。應天村環(huán)境差、村民收入低,一度時期,人們避而遠之。
“再這樣下去,恐怕我們這輩挨罵不說,下代人生活也將受到影響!痹谝淮未迕翊髸,白興橋當著大家的面,拍了拍胸脯說:“大家相信我,應天村的河要暢,水會清,岸將綠!”
白興橋動員各組組長一方面通過召開院壩會、發(fā)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加強對沿河村民的宣傳教育,讓他們改掉向河里亂扔亂倒、下河洗衣服等壞習慣。一方面組織全村黨員群眾到河里撿拾垃圾、疏通河道。同時加大巡查,對發(fā)現(xiàn)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
作為剛剛當選的村支部書記,白興橋首先制定村規(guī)民約,凡是往河里亂扔東西的,除了要負責一天的義務撿垃圾外,還得交100元違約金。按照河流流經(jīng)6個組的界限,將河流分為6段,由6個村民小組長任分段包干負責。
全村村民集中居住點投放了36個垃圾桶,分類存放,組為單位收集,村統(tǒng)一清運到鎮(zhèn)上。在海拔500米以上坡度較大的區(qū)域,爭取實施水土保持項目,提高植被覆蓋率。關(guān)閉了有污染的養(yǎng)殖場3家,對未經(jīng)批準、占用河道搞建設的上報鎮(zhèn)國土房管所予以查處。
如今,全德橋河兩岸綠色的大樹和綠油油的莊稼倒映在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構(gòu)成了一幅山清水秀、美輪美奐的風景畫,沿河的村民也深感愜意。
“看著這么清亮的河水,心情都要舒服很多!贝迕耜惖麓赫f,現(xiàn)在河水干凈了,環(huán)境得到了美化,空氣清新,周末城里人踏青訪友的漸漸多了起來,熱了鄉(xiāng)村,富了鄉(xiāng)親。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7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