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至6日,第九號臺風“蘇拉”影響湖北,十堰、襄陽等市山區(qū)遭受歷史罕見的暴雨襲擊。從省到市、縣、鄉(xiāng)、村,各種預警手段齊發(fā),組織人員大轉移,有效地避免了群死群傷的現象發(fā)生,幾十座中小型水庫經受住了超設計標準洪水的考驗,無一潰壩,堪稱奇跡。
天降的災難
“8月4日晚上,我們這里開始下雨,此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天空好像缺了個口子,雨從天上潑下來,不少房頂被雨壓塌,山上的水嘩嘩直響,像瀑布一樣向山下流去!奔易∵@次暴雨中心附近的十堰市房縣沙河鄉(xiāng)田家灣村的黨支部書記趙光新回憶到。雨后的數據統(tǒng)計見證了趙光新的說法,該縣沙河鄉(xiāng)的雨量觀測點佘家河站記錄,暴雨過程的30多個小時降雨798.5毫米,其中24小時降雨量686毫米,約500年一遇,比該站“75.8”臺風暴雨量395毫米多291毫米,為歷史罕見。全省27個縣市區(qū)遭受歷史罕見的暴雨襲擊,其中十堰市房縣、茅箭區(qū)、丹江口市和襄陽市谷城縣、南漳縣、?悼h等6個縣市區(qū)為特大暴雨。丹江口孤山站、保康黃化站、谷城盛康站的日雨量或三天雨量,達到70年至80年一遇,為當地第一。
一時間,山洪“所向披靡”,水庫暴泄。低矮處的田地、房屋、樹木、車船俱毀;公路、橋梁、水電站、高壓線塔等俱損。18日記者在丹江口市浪河鎮(zhèn)銀夢湖村一組看到,河道內除巨石外,到處都是連根拔起的樹木兜,樹帽全被水削掉沖走;原來還是種莊稼的地方,被沖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深坑,巨石累累;在該市另一條河官山河的官山鎮(zhèn)官亭村看到,洪水過后一片狼藉:河堤若隱若現,墻面被掀翻河里,浪渣高掛樹梢,油罐車半截埋進泥土……
數據顯示,丹江口市官山河,6日1時洪峰水位35.76米,河水陡漲20多米,洪峰流量1032立方米每秒,為1973年有實測資料以來第一;南漳市蠻河,6日9時30分挽魚溝水文站洪峰水位178.05米,洪峰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為建站以來第二;谷城縣北河站6日9時洪峰水位92.98米,洪峰流量3130立方米每秒,河水位迅猛上漲7.97米。
十堰、襄陽兩市共有92座水庫水位超汛限。特別是谷城縣潭口中型水庫,8月5日8時到6日6時10分,庫水位從135.63米暴漲至最高水位146.3米,累計漲幅10.67米,超汛限7.30米、超設計洪水位1.27米,僅距校核洪水位2.27米;入庫最大洪峰流量4589立方米每秒,僅比“75.8”臺風暴雨時最大入庫洪峰小86立方米每秒,達到300年一遇;最大泄洪流量4050立方米每秒,泄洪量之大,為歷史少見。
及時的預警
場景一:8月5日 8:47茅箭區(qū)四個測站同時發(fā)出預警,分別為:茅塔鄉(xiāng)的莫家溝村12小時降雨107毫米,超警戒;大溝村12小時降雨93.5毫米,超警戒;巖屋村3小時分鐘降雨30毫米,超警戒;東城開發(fā)區(qū)鴛鴦村 6小時降雨80.5毫米,超警戒。5日8:48分值班人員電話聯系茅塔鄉(xiāng)莫家溝村確認降雨情況后,隨即報告區(qū)防指指揮長;9:10分區(qū)防指正、副指揮長趕到會商室聽取匯報,并通過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平臺查看各監(jiān)測站點降雨情況,經過會商做出指示,要求立即通知預警點做好轉移準備。值班人員立即通過預警平臺發(fā)送短信給莫家溝村山洪防御工作小組指導員、巡查信息隊隊長、信號發(fā)送及監(jiān)測人員,要求做好轉移準備。
場景二:8月5日23時,房縣山洪災害預警信息平臺萬峪自動雨量站顯示Ⅱ級預警(即達到了警戒雨量),并且降雨強度還在不斷加強。縣防辦緊急向區(qū)域內的沙河鄉(xiāng)、萬峪鄉(xiāng)及東北方的土城鎮(zhèn)境內各重點防治區(qū)發(fā)布山洪災害預警,迅速按照預案做好人員撤離轉移。但由于暴雨大風天氣,造成全縣移動基站信號中斷,無法通過GPRS自動發(fā)布預警信息。雨情就是命令,縣防辦采取果斷措施,通過座機電話迅速向3個鄉(xiāng)鎮(zhèn)指揮部發(fā)布人工預警,在緊急撤離危險區(qū)所有居民的同時,切實做好抗洪搶險準備。
場景三:丹江口市在5日12時30分自動預警發(fā)出之前通過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平臺對全市各級防汛責任人已經發(fā)布了人工預警短信902條,要求各鄉(xiāng)鎮(zhèn)辦立即響應本市防汛四級響應。隨后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共又生成了55條內部預警。市防指隨即發(fā)出受影響的官山鎮(zhèn)、鹽池河鎮(zhèn)、白楊坪、六里坪、浪河、土關埡鎮(zhèn)連夜組織群眾轉移。
……預警平臺、無線預警廣播、無線有線電話、手機短信傳遍各個鄉(xiāng)村。
轉移的奇跡
——肩背手抬轉移孤寡老人。6日凌晨1:00分左右,房縣沙河鄉(xiāng)鷹嘴石村黨支部書記孫君學、白沙河村村主任嚴興洲在接到縣防辦山洪災害二級預警通知后,冒著瓢潑大雨,趟著齊腰深的洪水,跟村干部一道打著手電筒,挨家挨戶敲門,轉移了150戶500多人,撬開了一個又一個行動不便、智障殘疾的孤寡老人的門,在凌晨3:30分,趕在最大洪峰到來之前,把他們背到自己家中,安排自己的妻兒給他們燒熱水洗,做熱飯吃。萬峪鄉(xiāng)周曉飛、杜方遠、趙林波、張士平、莫學金、劉兵、余明、唐虎8名干部趕往鄉(xiāng)福利院,分批將46名老人緊急轉移到萬峪小學。村干部肖玉明、王永金、王建華趕往栗子坪2組元寶寨,對這6戶群眾緊急轉移,但老人楊士文不愿轉移,為了對其生命安全負責,3名村干部強行將楊士文一家2口人抬至安全地帶。由于轉移及時,全鄉(xiāng)在洪災中未出現人員傷亡。
——2個人、4小時、17公里。沙河鄉(xiāng)田家灣村支部書記趙光新在轉移本人所在的6組30多人后,已經是4日晚19時,大雨磅礴,通信中斷,自家房屋進水,但心里一直惦記著山另一邊緊鄰丹江口市鹽池河鎮(zhèn)的本村1組九龍寺,那里住著190多人,有3個智障,2個低保,兩個小組之間沒有大路,心急如焚的支書趙光新帶著文書沿著羊腸小道翻越17公里的山坡,走了近4個小時趕到九龍寺,緊急組織明白人幫忙轉移190多人,包括3個智障和2個低保人員,才往匆匆回趕,等到5日3時回家時,眼看著自家6間房屋被水沖倒,但九龍寺190多人得到了安全。趙光新說,“這次大雨,全村共11戶39間房屋倒塌,沒有人員傷亡。房子沒了雖然痛心,但人活著就有希望!”
——6戶房屋頃刻消失。在浪河鎮(zhèn)銀夢湖村一組洪水過后的廢墟上,村支部書張成舉回憶,6日零點30分左右,他接到鎮(zhèn)上的緊急轉移通知時,所在鎮(zhèn)電力中斷、通信中斷,立即冒著瓢潑大雨,翻山來到一組,一家家喊,一家家查,將沿河邊居住的33戶和施工工人共200多人全部安全轉移,剛剛人員撤離完,6戶人家的房屋頃刻之間被風高浪急的洪水沖毀,12戶人家房屋進水,家具等隨浪漂浮,一會兒整個銀夢湖變成汪洋,軍民橋橋身全被沖毀,洪水漫過橋身3米以上。
——老支書一腳救了11人。丹江口市官山鎮(zhèn)官亭村位于官山水庫上游、官山河的中游,該村共有4組215戶825人,5日傍晚,村支書江緒根得到市、鎮(zhèn)緊急預警信息后,立即組織黨員干部轉移。江緒根說,當晚他們幾位村干部有的手搖報警器,有的敲鑼,有的用喇叭,挨家挨戶喊話,將處在較低處的400多名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主動請纓的66歲老支書彭國貴,深夜11時,在半小時內摸黑敲響了1組47戶群眾的家門,通知他們立刻向山上轉移?吹矫繎羧罕姸家呀浲缴铣妨耍韲F這才回到自己家中,喊醒自己的老伴也往山上撤。走到半路,老彭扭頭一看,發(fā)現河對岸還有星星點點的燈光,他猛然想到,那是十房高速公路第四標段項目部的一個拌料站,里面住著11位工人,并且該拌料站正建在河床上,如果不及時撤離,一旦洪水來襲后果不堪設想。想到這里,彭國貴不顧老伴的勸阻,一路跑到河邊,跳進了已經漲到齊腰深的河水中,涉水趕到工棚,一腳踢開大門,大聲叫醒了已經熟睡的工人,嘴里罵道“不知死活的家伙,還不快跑!”,工人和群眾剛轉移完,工棚以及其它37戶人家110間房屋瞬間轉入洪流。由于市、鎮(zhèn)、村三級預警及時、村黨支部及時組織群眾轉移,沒有人員死亡。
……
預警的及時、搜救措施到位,雨區(qū)十堰市的茅箭、張灣、丹江口、房縣,襄陽市的谷城、南漳、保康等7縣市區(qū)共計轉移涉險群眾11.05萬人,其中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縣啟動鄉(xiāng)鎮(zhèn)、村組預警廣播500多次,發(fā)布預警短信3600余條,無線預警廣播不間斷發(fā)布避險轉移命令,及時有序轉移山洪災害危險區(qū)9.21萬人,有效避免了群死群傷。
省防辦副總工程師江炎生談到山洪災害預警工作體會時說,全省各級防汛部門在面對這場不期而至的突發(fā)大暴雨洪災時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得益于各級防辦系統(tǒng)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和責任心。省防辦值班室堅持預報50毫米以上的降雨就及時通知、提醒相關縣市做好應急準備。而各級防辦嚴格按照省防辦的要求,密切注視水雨工情,并按照預案及時發(fā)出預警信息和組織危險區(qū)群眾轉移,避免了群死群傷。得益于縣級山洪災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系統(tǒng)的建設。這些雨量站、水位站為縣級防辦跟蹤水雨情裝上了“千里眼”和“順風耳”,而縣級平臺的建設實現了對水雨情“全天候”的實時監(jiān)控,平臺的預警、應答功能大大提高了預警的時效性,實現了對目標預警人群的“全覆蓋”和“無遺漏”。得益于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實施。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對防汛工作的高度重視,并且不等不靠地實施了有效的抗災自救。
8月8日至11日,國家防總工作組深入十堰市茅箭區(qū)、丹江口市和襄陽市的?悼h、谷城縣、南漳縣,對“12.8”特大暴雨洪水災害及其應對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組認為,這是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雨引發(fā)的特大洪水災害,洪水掠過之處,道路、橋梁、河堤損毀,農田水打沙壓,大片民房沖毀、倒塌?梢哉f是,一片狼籍,滿目蒼夷。所幸的是,縣、鄉(xiāng)基層防辦在災害發(fā)生前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和很強的責任心,密切注視水雨工情,及時發(fā)出了預警和有效組織危險區(qū)群眾轉移,高標準地實現了把傷亡人數降到最低和不倒一壩的防汛目標。同時,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及時、高效組織抗災自救,保證了災區(qū)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醫(yī)”,體現了“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抗災理念,保持了災區(qū)社會穩(wěn)定和干部群眾良好精神風貌。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