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網(wǎng)站1月17日訊 1月16日,三九第九天,天地陰沉,朔風凜冽,寒冷的空氣在僵硬的樹枝間嗚嗚作響,行走在街上的人們豎起衣領(lǐng)抵御著寒氣,腳下步履匆匆。
上午7時30分,陽谷河務(wù)局陶城鋪管理段職工鄭培宏穿上棉衣,頭戴絨帽,手持記錄本來到陽谷陶城鋪黃河控導(dǎo)工程——這里是陽谷黃河的最上首,也是山東黃河左岸的最前沿。今天,筆者要跟隨鄭培宏對陽谷所轄3公里的河道進行冰凌觀測。
“觀測的目的就是掌握冰凌情況,以便采取措施防止冰凌形成冰壩等險情!编嵟嗪暾驹诳貙(dǎo)工程上,用手指著河面說:“你看,咱這里的河道是個‘卡口’,河道流冰時更容易出現(xiàn)險情,觀測和巡查不能有絲毫馬虎!比缓,鄭培宏把觀測的河面冰凌情況、河勢等情況記錄到筆記本上。筆者發(fā)現(xiàn),他的手皴裂的厲害,手指凍的通紅。此時河邊的風凌厲如刀,鄭培宏將記錄本收起,雙臂緊緊抱在一起抵御著寒冷,一邊走,一邊向筆者介紹防凌知識。
“我這是第35年參加防凌了。再有兩年就要退休了。干一年就得干好一年!痹谘膊槁飞,鄭培宏告訴筆者,他今年已經(jīng)53歲,參加治黃工作已經(jīng)35個年頭,春天建設(shè),伏秋防汛,冬天防凌,一直工作在一線。他說:“那時河道的冰凌比現(xiàn)在要厚得多,防凌分幾個小組,每天早上都要扛上工具沿河觀測,不論是破冰還是測量……哪一樣都不能少。那時冬季有泥漿船施工,我們每天還要將船周圍的冰全部砸破,防指船體固定在冰面上不能和水一起上下浮動。說心里話,防凌觀測比較辛苦,一趟下來,人凍得就像個冰坨,半天緩不過勁來,可是咱干的就是這一行,干就得干好!
筆者被鄭培宏的話所感動,也不由得想起2012年除夕的那次采訪。那天,筆者來到陶城鋪黃河險工采訪時,鄭培宏正像現(xiàn)在一樣迎著寒風在河邊觀測河道凌情。此時,正是萬家團聚歡度春節(jié)的時刻,陪伴他的只有面前的黃河和遠處連續(xù)不斷的爆竹聲。“天冷,防凌不能馬虎。在跟前守著安心,不然,回家過年也不放心!彼f,自2006年起已經(jīng)連續(xù)7個春節(jié)在崗位上度過。為了過個團圓年,妻子和孩子們只好到管理段來過年,除夕夜一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餃子。
巡查不到一半,筆者已經(jīng)感到凍得腳痛、臉痛、耳痛,渾身上下就像灌了涼水一般,而鄭培宏似乎忘記了寒冷,忘記了自己的年齡,臉上依然掛著微笑,一邊走,一邊觀測河道和凌情。
筆者想,鄭培宏是一名普通的黃河職工,沒有氣壯山河的豪言壯語,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只有平凡中的兢兢業(yè)業(yè),默默的無私奉獻,猶如歷經(jīng)雪霜的梅花“暗香”飄溢,這是黃河人的一種本色,這是黃河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將激勵著陽谷黃河人更加奮力工作。
鄭培宏是平凡的,但誰能否認,他在平凡崗位上的無私奉獻不是一道亮麗奪目的風景呢!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3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