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網站10月13日訊 (通訊員 李云鵬)正在法國蒙彼利埃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6屆國際執(zhí)行理事會,于當?shù)貢r間12日晚的全體會議上公布了2015年入選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單,中國申報的諸暨桔槔井灌工程、壽縣芍陂及寧波它山堰三個項目全部入選。
諸暨桔槔井灌工程位于浙江省諸暨市趙家鎮(zhèn),這里的桔槔提水井灌最早可追溯至南宋,這種最為古老的灌溉方式至今仍在泉畈等村使用,堪稱灌溉文明的活化石。芍陂又稱安豐塘,位于安徽省壽縣,是歷史最悠久的大型陂塘蓄水灌溉工程,歷經2600多年演變,至今仍灌溉67萬畝農田。它山堰位于寧波市鄞州區(qū)的鄞江鎮(zhèn),始建于唐大和七年(833),攔河壩的設計和建造代表了當時大型砌石結構水利工程建設的最高成就,至今仍在發(fā)揮功能。
中國代表團團長、灌排中心副主任閆冠宇對中國三個項目的入選表示祝賀。他說,中國是世界第一灌溉大國,也是歷史最悠久的灌溉古國,擁有類型豐富、數(shù)量眾多、仍在發(fā)揮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對灌溉工程遺產今后的保護和發(fā)展,他說:“我認為從一定程度上講,保護的意義遠大于開發(fā),申遺成功是遺產保護的新起點。傳統(tǒng)灌溉工程好的經驗要認真總結和發(fā)揚下去。首先入選的項目要成為將來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樣板!
國際灌排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簡稱ICID)成立于1950年,是以國際間灌溉、排水及防洪前沿科技交流及應用推廣為宗旨的的專業(yè)類國際組織,目前有一百余個會員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是ICID為保護、挖掘和推廣具有歷史價值的可持續(xù)灌溉工程及其科學經驗而設立,自2014年開始在全球范圍評選。每年由各國家委員會組織申報,經由國際專家組評審提出推薦名單,國際執(zhí)行理事會投票通過后正式列入遺產名錄。第一批共有17個項目入選,其中包括中國的通濟堰、東風堰、紫鵲界梯田和木蘭陂4個項目。今年是第二批,共有16個項目入選。
國際灌排委員會第26屆歐洲與地中海區(qū)域會議同期舉行。按議程會議將于10月18日結束。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5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