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视频毛片,免费看的一级视频,91精品系列,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蜜臀,国产资源视频,97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美腿丝袜

歡迎訪問中國水利網站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yè)務的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170019
   
         
 
 
         
 
 
 
 
 
猶喜山河美 已驚世界殊
 
分享到:
2022-11-01
 

三峽水利水電樞紐工程 本報記者 李先明

  □本報記者 李先明 馬曉媛 滕紅真

  清早六點,晨光熹微,湖北省宜昌市黃牛巖村孫家臺子,云霧繚繞。穿過一片茂密樹林,豁然閃出一片天地,極目遠眺,三峽大壩巋然矗立在平靜的江水上,與起伏的山巒和秭歸縣城渾然一體,高峽平湖,壯闊驚艷。 

  定睛細看,五級船閘、升船機、右岸電站廠房、泄洪壩段、左岸電站廠房等依次排開。壩頂之上高50米重達數百噸的維修塔倒像是小紅花點綴其上,大壩上游不遠處的秭歸縣城,幾十層的樓房還不及大壩一半的高度。如此一比,三峽大壩更是雄偉、震撼,令人驚嘆。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其大壩被稱為“世界第一壩”。黃牛巖村的孫家臺子是拍攝三峽大壩全景最好的地點之一,每年都有大批攝影愛好者來此一覽三峽工程全貌,切實感受這一“大國重器”的磅礴氣勢。 

  踏上三峽大壩,近距離感受三峽工程的雄偉,奔騰的長江上,筆直的壩面、宏偉的船閘、巨大的電站,讓人心潮澎湃。 

  時值中午,烈日當頭,大壩上幾個工人正對設備進行日常檢修。 

  三峽工程是長江流域保護與治理的關鍵性骨干工程,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水庫群,不僅在防洪時期通過攔洪削峰錯峰,有力保障長江流域中下游防洪安全,也在興利方面通過蓄豐補枯,充分發(fā)揮供水、生態(tài)、發(fā)電、航運等綜合效益。 

  今年7月以來,長江流域高溫少雨,來水偏枯,江湖水位持續(xù)走低,長江流域發(fā)生嚴重干旱。長江中下游中稻、晚稻等農作物灌溉用水告急! 

  面對嚴峻旱情,8月16日,水利部實施“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調度長江上游水庫群、洞庭湖水系水庫群、鄱陽湖水系水庫群,為下游累計補水35.7億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流域抗旱供水、夏糧豐收和迎峰度夏電力供應安全。9月12日起,水利部再次啟動“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重點保障長江中下游和兩湖地區(qū)中稻、晚稻等秋糧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治水興邦,澤被人民。自建成以來,三峽工程成功防御了長江流域多次較大洪水,其中2020年入庫流量曾一度高達7.5萬立方米每秒,是三峽建成以來最大流量洪水。三峽電站年發(fā)電量也已超千億千瓦時,工程在防汛抗旱、發(fā)電、通航等方面發(fā)揮了顯著綜合效益,有力驗證了“國之重器”的硬核實力。 

  “這里便是三峽船閘,是目前世界上連續(xù)級數最多的內河船閘,長1 621米,雙線連續(xù)五級,平時一線船閘過上行船舶,另一線過下行船舶!比龒{集團流域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李偉雄指著位于閘首的船閘閘門介紹,“這個閘門高38.5米、寬20.2米、厚3米、重900噸,一扇門的面積接近兩個籃球場地,一線船閘12扇人字門的面積加起來比一個足球場還要大! 

  長江航運是溝通我國西南、華中、華東及東南沿海地區(qū)的交通大動脈,是沿江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撐。三峽樞紐工程地處長江干線承東啟西的重要區(qū)位,是貫通長江“黃金水道”物流的重要通道,確保通航是三峽工程的重要功能之一,每年大量物資和產品通過三峽樞紐,在中、東、西部地區(qū)之間流通。 

  2021年,三峽船閘貨運量達1.462億噸,為歷史最高,是三峽蓄水前該河段年最高貨運量1 800萬噸的8倍。據統(tǒng)計,從2003年6月18日船閘通航至2022年8月,三峽船閘累計過閘貨運量近18億噸。 

  三峽的輝煌,在三峽工程博物館里得到集中呈現。一幅幅極具沖擊力的圖片、一疊疊珍貴的歷史資料、一段段記錄三峽工程建設過程和效益發(fā)揮的影像畫面,讓人真切感受到三峽工程的建設歷程、重大意義和重要作用。 

  從提出在三峽江段筑壩治水的設想,到三峽工程開工建設,一代代水利人孜孜不倦、奉獻擔當,鑄就了三峽水利樞紐這一世紀工程,樹起了一塊世界治水史上的豐碑。如今,這一世界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綜合效益全面發(fā)揮,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堅強支撐。 

  防洪方面,2003年至2021年,三峽工程累計攔洪運用66次,攔洪總量2 088億立方米,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防洪壓力。發(fā)電方面,截至2022年8月底,三峽電站(含電源電站)累計發(fā)電15 634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標準煤消耗4.8億噸,減排二氧化碳12.5億噸,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引擎”。航運方面,三峽工程蓄水后,極大促進了長江航運的快速發(fā)展,結束了自古江川不夜航的歷史,單位運輸成本下降1/3。水資源利用方面,截至2022年6月,三峽水庫累計為下游補水2 515天,補水總量約3 332億立方米,改善了中下游地區(qū)生產、生活和生態(tài)用水條件。 

  時光流逝,時代變遷。紅色記憶承載著三峽精彩的過去,綠色生態(tài)則昭示著三峽蓬勃的未來。 

  在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185平臺科研示范區(qū),一株從巴東淹沒區(qū)搶救回來的楠木樹枝繁葉茂,這是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三峽工程時親手種下的。那時,總書記與負責長江珍稀植物保護的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黃桂云親切握手,稱贊說:“你們做的事非常有意義! 

  珍稀瀕危物種的拯救保護,是長江大保護的重要課題,也是三峽“綠色未來”的重要一環(huán)。 

  走進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荷葉鐵線蕨、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疏花水柏枝、豐都車前等珍稀植物,在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下生機勃勃。 

  據黃桂云介紹,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一直堅持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工作,致力于將三峽壩區(qū)打造成國內較大、種類較多的長江流域珍稀植物園?蒲腥藛T堅持遵循植物的生物學特性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植被類型相似的原則,將引種植物分別定植于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植物園、溫室大棚及各專類園,由專人管護。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目前,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已成功收集和保存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共計1 300余種約2.9萬余株,人工繁育成功的有100多種。其中,10余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共計1.6萬余株,已成功回歸野外,擴充其種群數量,有效促進野外回歸苗木自然繁衍生息。 

  珍稀特有魚類物種保護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長江大保護工作重要內容。中華鱘研究所,是我國首個因大型水利工程興建而設立的珍稀魚類科研機構。 

  走進研究所的養(yǎng)殖車間,不同年齡、不同大小的“子二代”中華鱘在一個個圓形養(yǎng)殖池中自在游憩。 

  “中華鱘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距今至少已有1.4億年,是現存最古老的魚類之一。它是長江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評價因素,與其它生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評價生態(tài)網是否健全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所長楊元金介紹。 

  1988年,中華鱘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歸為極危物種。人工繁育中華鱘,就是讓它們回到長江,補充野外中華鱘的數量。 

  近年來,隨著養(yǎng)殖和繁育技術不斷提升,中華鱘研究所高效實施放流活動,同步放流包含幼魚、亞成體、成魚等各年齡梯隊中華鱘,對中華鱘自然種群形成精準科學補充。同時,逐步擴大中華鱘放流規(guī)模,2022年放流25萬尾,對中華鱘自然種群形成持續(xù)補充。 

  “可喜的是,通過聲吶調查評估,發(fā)現放流的中華鱘入海比例達70%,說明絕大多數放流中華鱘能順利從長江宜昌段回到大海!睏钤鹦老驳卣f。 

  猶喜山河美,已驚世界殊。高峽平湖,是攔洪錯峰、保障長江中下游安瀾無虞的防洪之湖,是蓄水發(fā)電、承擔調峰的清潔能源之湖,是助力經濟發(fā)展、農業(yè)豐收的資源之湖,是大噸位通行、高速度直航的“黃金水道”之湖,是潤物無聲、保障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之湖,也是標志盛世治水、吸引游客紛至沓來的文旅之湖…… 

  巍巍三峽、固守江川,河山靜好、萬物蓬勃。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22年11月1日

李先明 馬曉媛 滕紅真
責任編輯:王瑜
相關新聞
 
水利部召開三峽后續(xù)工作項目建設調度會商視頻會
三峽水庫加大下泄
水利部召開三峽后續(xù)及移民工作座談會
繼續(xù)開展對口支援三峽庫區(qū)實現庫區(qū)更高質量發(fā)展
水利部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聯合印發(fā)《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qū)合作規(guī)劃(2021-2025年)》
歡迎訪問“中國水利”網
     

主辦:中國水利報社 版權所有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編輯部電話:010-63205285 業(yè)務聯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