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測人員行走在岸邊

探測人員進行探測

記錄員認真記錄
中國水利網(wǎng)站7月8日訊 一根近五米的鋼制探測桿,一條成人手指般粗的防護繩,三件橙色的防汛救生衣,構筑了這個夏天黃河岸邊最單調卻又最美麗的一幅畫面。
7月8日上午,筆者來到高青黃河劉春家險工,劉春家管理段的三名職工正在炎炎烈日進行根石探測。“眼下正值調水調沙的關鍵時期,河水流量正在不斷加大,可一定的看仔細嘍!甭毠埫鲗俑嬖V筆者,早晨天剛放亮,他們就過來了,一直排查到現(xiàn)在。
筆者看到,張明屬手持探測桿,站在離河邊最近的地方,腳下就是湍急的河水,腰間系著防護繩,一名職工站在岸上緊緊抓住防護繩。另一名職工認真記錄著。五米長的探測桿被張明屬緊緊的握在手中,反復在河水沖刷過的根石處上下探測著,鋼管在水面進進出出。
“這里目前沒什么問題,但感覺根石有點松動,記下這個地方,一會在過來探測一下!彼贿吿綔y著,一邊告訴站在岸邊的記錄員。
張明屬告訴筆者,越是水流湍急的地方,越容易出現(xiàn)根石流失,就要多檢查幾次。有時一天下來,在一個地方能反復探測十多次。“心里總是不放心,只要發(fā)現(xiàn)哪里不對勁,就要過來再看看。”
手持防護繩的職工告訴筆者,從進入調水調沙以來我們沒睡好一個晚上覺,晚上輪流值班、報水位,白天要進行根石探測。有時,大半夜也要起來到河邊來轉轉。
“根石探測是個技術活,也是個眼力活,有經(jīng)驗的黃河職工站在岸邊一看水流情況就能判斷水下根石情況!睆埫鲗倜税杨^上的汗珠,告訴筆者,險工沿線長1600米,不可能每一米都要測,這就要憑眼力。水流湍急的地方、回流的地方、以往經(jīng)常發(fā)生坍塌的地方必測!耙惶颂綔y走下來,也費時不少!
烈日下,三名探測人員已是滿頭大汗,由于身上穿著救生衣,透氣性不好,衣服也早已經(jīng)濕透。記錄員告訴筆者,每到晚上脫下救生衣,后背上起一身痱子。
說話間,他們?nèi)齻人收起探測工具,沿著河岸邊一邊認真注視著河面,一邊向前方走去。遠遠望去,猶如一個個行者。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