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舉行千里海堤加固達標已啟動實施
大自然的考問
2011年12月13日,記者在廣東省陽江市平崗海堤加固工程現(xiàn)場看到,堤頂路上運料車、挖掘機穿梭不停,堤坡上施工人員用砌石護坡加固忙個不停。冬日的海風呼嘯刺骨,記者穿著厚厚的冬衣都已凍透,可施工人員連續(xù)奮戰(zhàn),一直在寒風中堅守。
項目法人代表唐慶強告訴記者:“2011年10月以來,轟轟烈烈的冬春修水利大會戰(zhàn)迅猛展開。這里幾十臺大型施工機械、300多施工人員緊張作業(yè)。陽江市平崗海堤加固工程,投入2億多元建設資金,計劃提前半年完成36.5公里海堤加固達標任務。目前項目第一、第二、第三標段已動工建設,爭取2012年汛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否則,汛期東海潮水涌來,后果不堪設想!闭f著,他指向大堤的另一側。
順著他指的方向,記者極目遠眺,卻怎么也看不到大海,眼前或一片灘涂,或一個個魚塘。見記者一臉疑惑,旁邊的施工人員說:“別看現(xiàn)在退潮看不到海,一旦漲潮,刮起臺風,海水奔涌而來,這里一片汪洋,驚濤駭浪!此處海堤曾遭遇強臺風‘黑格比’襲擊,損毀嚴重。平崗海堤加固作為廣東省千里海堤加固達標工程的內容率先上馬,堤防防潮標準將由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2008年,號稱史上最強悍的臺風“黑格比”,接連摧毀了廣東省東莞、陽江等地多處海堤,帶來的強降雨、風暴潮以及各種次生災害,使電白縣的羅坑、黃沙、熱水水庫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損害。茂名、陽江、珠海、江門4個市20個縣(市、區(qū))165個鄉(xiāng)鎮(zhèn)494.05萬人受災,造成全省經(jīng)濟損失60億元以上。
巨浪穿堤而過,“黑格比”強臺風重創(chuàng)陽江市海堤防御工程。記者看到,僅眼前一小段海堤至今還留下好幾處被海浪“撕爛”的痕跡:防浪墻“一敗涂地”,堤身“豁牙漏齒”。這個始建于1954年“茍延殘喘”的土沙堤,如今終得固本。
廣東是全國陸地海岸線最長的省份,上千條總長度達4029.6公里的海堤,守護著廣東沿海14個地市437萬畝耕地和700多萬人口。其中包括經(jīng)濟發(fā)達的珠三角地區(qū),及欲憑大石化、大鋼鐵基地崛起的東西兩翼地區(qū)。
廣東是沿海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海堤保護的人口、社會資產(chǎn)越來越多,但廣東也是臺風、暴雨和天文大潮“三碰頭”最頻繁的地區(qū)之一,平均每年登陸廣東省的臺風達4個,居全國首位。一旦遭遇特大臺風甚至“三碰頭”襲擊,海浪潮位很高,20世紀50年代修建的海堤怎能守得住,經(jīng)濟損失往往數(shù)以億元計。
“3·11”日本9級強震引發(fā)海嘯后,批評的聲音不斷,人們指責日本這些海堤“華而不實、形同虛設、不堪一擊”。對此,京都大學災害預防研究所的河田惠昭表示:“此次災害幸虧防波堤有效地削減了海嘯的威力,否則后果要嚴重得多。但這次對手太強大了,這促使我們重新考慮應對策略!
史料記載的“海溢”“咸潮泛漲”,動輒造成千人以上的死亡。從近些年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看,海平面上升已在預料中。
專家預測,中國東南沿海2050年海平面將提升20~40厘米,加上天氣異常,極端天氣,臺風暴雨突發(fā)、多發(fā),以及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求等等,廣東海堤加固建設已勢在必行。
廣東的水旱災害也令人擔憂。從1840年到1949年間,發(fā)生嚴重水旱災害108次。特別是民國初年,珠江流域發(fā)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災害,當時珠三角70%被淹,死傷10多萬人。2010年9月21日特大暴雨造成廣東省156.3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和失蹤共136人,直接經(jīng)濟損失50.6億元。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上,談到廣東水問題時語重心長:“目前廣東省尚有1500多公里海堤防御標準偏低,中小河流堤圍防洪標準普遍只有5年一遇到10年一遇,有的甚至不設防。小流域山洪災害威脅嚴重,不少病險水閘亟需除險加固。城市內澇問題日益突出,對居民生活、出行和安全帶來嚴重影響!薄盀碾y警示我們,提高水旱風災害防御能力仍是廣東省民生水利建設的頭等大事!
“雙千工程”——千宗治洪治澇保安工程和千里海堤加固達標工程,就這樣被擺在了廣東省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加強水利薄弱環(huán)節(jié)建設的突出位置。
時間表的回答
面對大自然的挑戰(zhàn),廣東省張開了防災減災堅強的雙翼。
實施“雙千工程”是完善城鄉(xiāng)水利防災減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海洋經(jīng)濟強省、發(fā)展“藍!苯(jīng)濟的重要支撐,是保障廣東經(jīng)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屏障。廣東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將其作為廣東省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寫進了廣東省委9號文件,廣東省人大也將其納入重點督辦范圍。
2011年4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發(fā)展的決定》,明確實施“雙千工程”,力爭通過5到10年的努力,全面提高廣東省防洪保安能力。
5月以來,副省長劉昆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雙千工程”建設有關事宜,布置編制工程建設方案。
2011年9月23日,《廣東省千里海堤加固達標工程建設方案》和《廣東省千宗治洪治澇保安工程建設方案》由省政府在同一天印發(fā)實施。
《廣東省千里海堤加固達標工程建設方案》,圍繞“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五年全面完成”的目標,明確到2015年,基本完成1500多公里海堤加固達標任務,以捍衛(wèi)耕地萬畝以上的堤圍為重點,完成汕尾、陽江等地海堤加固達標任務。規(guī)劃項目約116個,投入90多億元。
《廣東省千宗治洪治澇保安工程建設方案》明確,到2015年,完成國家專項規(guī)劃的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縣非工程措施建設、病險水庫和水閘除險加固、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建設,以及省專項規(guī)劃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澇區(qū)整治工程建設。到2020年,全面完成規(guī)劃內的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和內澇整治工程建設任務,約3000個項目,匡算總投資750億元,其中“十二五”時期投資約500億元。
2011年10月28日,廣東省政府以東西兩翼聯(lián)動、同步推進的方式,在陽江和汕尾同時舉行千里海堤達標加固工程建設啟動儀式,代省長朱小丹與各地級市政府簽訂責任書,拉開了工程建設的序幕。
2011年12月29日,廣東省政府批復實施《廣東省水利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兑(guī)劃》是廣東省全面推進民生水利建設的行動指南,是推動廣東水利轉型升級、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的綱領性文件!兑(guī)劃》中,防洪除澇抗旱成為設置水利發(fā)展目標的8個方面之一。
2011年12月30日,全省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現(xiàn)場會暨2011年三防辦主任會議在肇慶市懷集縣召開。廣東省防總副總指揮、水利廳廳長黃柏青談道,三防應急工作處置在基層、信息來源在基層,基層的能力強不強起著決定性作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省防總將基層三防能力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作為全面提高廣東省三防工作水平的突破口,是非常有針對性的。
2011年12月31日,廣東省水利廳召開樂昌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總指揮部中層以上干部座談會。黃柏青強調,樂昌峽水利樞紐的建成,是一代廣東水利人的驕傲,必將在廣東水利發(fā)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記。按照“完工、完善、完美”的要求,逐步從建設為主轉到建管并重,全力以赴,千方百計,確保在2012年3月15日前下閘蓄水。
2012年1月6日,率先在全國試水,創(chuàng)新水利資金競爭擇優(yōu)、整縣推進的首批水利示范縣建設項目實施啟動,副省長劉昆出席儀式。
2012年1月9日至10日,第二批省級水利建設示范縣競爭產(chǎn)生。清新、五華、博羅3個縣入選。
看看這一年的時間表,可以感受到廣東省推進“雙千工程”建設的決心和力度。
“雙千”振翅啟航
廣東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嚴格按照水利部部署的要求推進,2011年年底前完成26個試點項目建設任務,2012年完成第一批79個治理項目建設,2011年年底前完成117座重點。1)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建設任務。2013年年底前完成規(guī)劃內12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任務和762座小(2)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完成80座以上病險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建設。
據(jù)廣東省水利廳建設與管理處調研員顏文耀介紹:截至目前,10座中型水庫項目全部完成初步設計審查;117座。1)型水庫主體工程完工115座,完工率98%。312座小(2)型和450座一般。2)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已全部完成初步設計審批,正在開展施工招標和施工準備工作。
廣東山洪災害防治區(qū)涉及69個縣1182個小流域。到2012年年底山洪災害防治區(qū)的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和群防群治體系將基本建成覆蓋全省。懷集縣把基層防辦能力建設和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兩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創(chuàng)新開展“六個一”建設,即“縣建設一個預警系統(tǒng),鎮(zhèn)建立一個三防辦事機構、建設一套視頻會商系統(tǒng),每村配置一個銅鑼、選定一個鑼長、制定一個操作預案”;鶎臃擂k能力得到增強,基層防災減災工作水平也得到提高,災害預警“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防治山洪災害,從根本上來講要加快小流域綜合治理。廣東省積極開展以小流域為單元、以防洪安全和生態(tài)安全為重點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新嘗試,將“安全、生態(tài)、發(fā)展、和諧”確定為廣東省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總體目標。未來10年,廣東省將投入96億元,對專項規(guī)劃內的集雨面積在200平方公里以下、存在嚴重水土流失和山洪地質災害的500條小流域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tài)修復、農村水系治理、河道清淤疏浚、水污染防治以及人居環(huán)境整治,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目前,廣東省選擇在河源市和平縣浰江貝墩水和清遠連州瑤安兩個小流域作為綜合治理省級試點,以帶動各地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后,2010年和2011年發(fā)生特大暴雨時,受保護的區(qū)域沒有出現(xiàn)一點災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未受到絲毫威脅和影響,與2006年和2007年遭受特大暴雨時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形成鮮明對比。當?shù)卮迕褡园l(fā)向上級有關部門贈送錦旗,感謝黨和政府為他們辦了一件大實事。
城市內澇整治試點工作也全面鋪開,經(jīng)過深入調研與充分比選,選定在廣州市番禺區(qū)亞運城周邊內澇區(qū)域、博羅縣園洲鎮(zhèn)和安澇區(qū)及佛岡縣龍山鎮(zhèn)荷田澇區(qū)開展內澇整治試點工作。制定了《廣東省內澇整治試點實施方案》和《廣東省農村易澇區(qū)整治試點實施方案》。目前,廣州市番禺區(qū)試點在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基礎上,正積極開展環(huán)境整治和信息化工程建設;博羅縣園洲鎮(zhèn)和佛岡縣龍山鎮(zhèn)試點正在進行初步設計招標工作。
我們又去看了一段修筑好的海堤。這是一個海島,鋼筋混凝土大堤像巨人的臂膀把這里勤勞的百姓、廠房樓宇、青山綠樹等陸地上的一切攬抱于懷中。山上成群的黑山羊在嬉戲追逐,街上下了班的人們在自由自在地閑逛。海岸線優(yōu)雅地延伸著,南海一號博物館驕傲地屹立在海邊,腳下的大海在神圣不可侵犯的海堤面前顯得很溫順。海浪、沙灘、斜陽……一幅祥和、安寧的圖畫。
可以想像,這樣的美景將在嶺南這片熱土上不斷延伸。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2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