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網站12月15日訊 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一周年。記者從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獲悉,截至12月7日,丹江口水庫通過陶岔渠首樞紐向北方累計供水25.07億立方米,工程運行安全平穩(wěn),供水水質均優(yōu)于或符合Ⅱ類水質標準,京、津、冀、豫四省市受水區(qū)用水需求得到足額滿足。
去年12月12日,全長1432公里、歷時11年建設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通水一年來,受水區(qū)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省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逐步凸顯。北京市通過關閉自備井,壓采地下水,以及將北調水調至密云、懷柔水庫等措施,地下水16年來首次回升了15厘米;天津市城市供水初步形成了引江、引灤雙水源供水的格局,漢江水已占到天津市城區(qū)用水的80%以上。
今年,丹江口水庫來水呈現前期偏多、后期特枯的特征,特別是水庫汛期7、8、9月來水持續(xù)特枯,來水較多年同期均值分別偏少32%、69%和60%。長江委和長江防總統(tǒng)籌協(xié)調各方用水需求,辦理了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樞紐取水許可手續(xù),組織漢江集團、中線水源公司與中線建管局簽訂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2014~2015年度供水協(xié)議,初步建立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陶岔渠首樞紐工程實時調度運行機制,妥善處理了防洪與蓄水、供水與發(fā)電、中下游用水及北方調水等關系。
面對丹江口水庫前期蓄水不足的嚴峻形勢,漢江集團自8月上旬開始逐步降低發(fā)電量,調減發(fā)電負荷50%以上,日發(fā)電量僅維持在500萬千瓦時左右,有效減少了下泄流量,同時集團內部企業(yè)關停部分產能,全力保障供水。為適時掌握水質情況,中線水源公司布設監(jiān)測網絡,每天與干線局交換水質數據,確保陶岔出口水質不低于Ⅱ類。
一系列保供水措施,讓丹江口水庫的下泄流量從7月中下旬的1800立方米每秒逐步減少至8月下旬的700立方米每秒。從9月1日起直至目前,按照450立方米每秒以下流量控制下泄,盡最大可能為南水北調預留水量。
目前,長江防總正密切關注水情變化,滾動預測預報,根據來水情況及時調整水庫運行方式,優(yōu)化調度方案,科學合理安排漢江中下游供水流量,盡量抬高水庫汛末蓄水位,為水庫次年供水綜合效益發(fā)揮奠定基礎。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5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