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小軍 沈玉婷 特約記者 邱云
2016年,江西省吉安市在江西省河長制工作考核中榮獲第一名,永豐縣、泰和縣、峽江縣、青原區(qū)、井岡山市榮獲縣(市、區(qū))考核前10名;大中型水庫達標率由治理前的34%上升到100%;城市中心城區(qū)飲用水水源地監(jiān)測點位水質達標率100%……
自2015年12月啟動“河長制”工作以來,吉安市以河長制為總抓手,建立了市、縣、鄉(xiāng)、村四級河長體系,明確市級河長11人、縣級河長107人、鄉(xiāng)級河長511人、村級河長2334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吉安市水污染進一步得到治理,水生態(tài)進一步得到優(yōu)化,水環(huán)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山水相依、人文相伴、生態(tài)相連的“文化廬陵、山水吉安”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河長制:高位推動護航水生態(tài)
6月初,陽光正好,居住在吉安城區(qū)古后河邊上的周大爺與老友在一起吹拉彈唱,三五成群的人們在一起說說笑笑;河對岸不時傳來響亮的“啪啪”之聲,幾位大爺正在饒有興致地打著陀螺,一派舒適、休閑的都市風光。
吉安水系發(fā)達,河流縱橫,水庫星羅棋布,贛江流經吉安市264公里,有28條大小支流匯入,有1200多座水庫。
面對復雜的水系環(huán)境問題,從2013年開始,吉安市強力推進水庫水質治理,并寫入每年的市委1號文件中。2015年12月,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吉安市啟動“河長制”,全面打響了改善水生態(tài)的攻堅戰(zhàn)。
2016年,吉安市委書記和市長分別以市總河長和副總河長身份,親自簽署吉安市總河長1號令,要求扎實推進“河長制”各項工作。
“1號令”要求“河長制”工作做到“四個強化”(強化領導、強化責任、強化調度、強化考核),對轄區(qū)內的縣、鄉(xiāng)、村河長所負責河道、職責、任務、目標進行細化、明確,做到責任到崗、到人,層層壓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同時,嚴格責任追究,哪個河庫出現(xiàn)問題,就對哪個河長問責。
此外,建立“清河行動”專項整治行動問題清單,逐一整改、逐一銷號,對突出問題召開專題研究會,掛牌督辦,必要時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加強對鄉(xiāng)鎮(zhèn)和“河長制”責任部門工作考核,考評結果與鄉(xiāng)鎮(zhèn)綜合考評、部門評優(yōu)評先、干部選拔任用掛鉤,切實發(fā)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
河長、庫長一肩挑,河流水庫一起管,F(xiàn)如今,吉安的每一處河流,岸邊醒目處總會豎著一塊“河長制”河道管護公示牌,上面寫著河長名字、職務、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市民如發(fā)現(xiàn)河流水質有問題,一個電話就能很快找到相關責任人。
“‘走河’已成為全市各級‘河長’的常態(tài)工作,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對這一片區(qū)進行‘走河’巡查。”萬安縣縣長劉軍芳說,身為贛江萬安縣段縣河長,他要對河流的污染情況進行記錄,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置。
“全面推行河長制不是‘冠名制’,而是實實在在的‘責任田’,一河之長要把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到守水有責,守水盡責!奔彩形瘯浐乐艺f。
河共治:合力治污讓岸綠水美
吉安縣橫江鎮(zhèn)橫溪村,一片碧綠,蔥郁的葡萄架上綴滿了果實。相較于市面上品種繁多的葡萄,這里靠綠色栽培技術種植的葡萄更受市民青睞。
“這些葡萄用的肥料,都是雞糞、豬糞等有機肥,綠色循環(huán)利用,既經濟,又環(huán)保。”橫溪村黨支部書記肖光明說。
吉安縣是生豬調出大縣,養(yǎng)雞產業(yè)也是特色產業(yè),每年產生的畜禽糞便可以堆成幾座小山,對河流污染形成較大的壓力。為了有效解決這個難題,吉安縣開始實施有機肥加工項目,將畜禽糞便加工處理變成有機肥。每畝葡萄園可以消耗掉5千斤雞糞,全縣5萬畝葡萄園就可消耗掉25000萬斤雞糞。
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過程,不僅提高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解決了養(yǎng)殖污染問題,實現(xiàn)了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的雙贏。
水的問題“病”在水里,“根”卻在岸上。
為全面提升河湖水域的保護、治理和管護水平,去年以來,吉安市匯集環(huán)保、農業(yè)、水利等多個部門,開展了多次“清河行動”,包括非法排污口專項整治、水庫水質專項整治、畜禽養(yǎng)殖和農業(yè)面源污染專項整治、農村生活垃圾、城鎮(zhèn)生活污水、城區(qū)黑臭水體等11個專項整治行動,對全市水環(huán)境進行綜合治理,確保水安全。
“這一系列專項行動,有效破解了‘九龍治水’難題,形成治污合力。”吉安市水利局局長彭金平說,最新監(jiān)測顯示,全市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為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吉安市的“河長們”清楚地認識到,“清河行動”只是治污的手段,要想實現(xiàn)污染源的“零排放”,還需提升截污能力,加強城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2016年,吉安市省政府重點支持的77個污水管網建設項目開工49個,完成投資1.4億元,建成總長度96公里,泰和、新干等8個縣完成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拔磥砦迥,吉安市還將通過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的補充抵押貸款,籌資300億元,對市中心城區(qū)、13個縣(市、區(qū))水環(huán)境進行綜合治理!迸斫鹌秸f。
在農村,2016年,吉安市新建垃圾中轉站70個,新增垃圾清運車3338輛。峽江縣金坪民族鄉(xiāng)率先啟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無動力壓氧+人工濕地”模式的“生態(tài)療法”,新干縣溧江鎮(zhèn)建成太陽能動力、微動力“生化+生態(tài)”污水處理設施。
“明確‘河長制’的同時,更要凸顯‘河共治’的作用,發(fā)揮各單位職能優(yōu)勢!迸斫鹌秸f,事實證明,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從根本上減少人為對水體生態(tài)的破壞。
河常治:全民參與讓人水和諧
遂川縣是贛江支流遂川江和蜀水河的發(fā)源地和主要流經地,承擔著水土水源保護、生態(tài)安全維護的重要責任。該縣衙前鎮(zhèn)就位于蜀水河畔,每天在這一河段總能看到保潔員朱德福忙碌的身影。
曾經,蜀水河碧綠純凈、魚蝦成群。這幾年,農村白色垃圾污染問題逐漸凸顯,村民往蜀水河倒垃圾的現(xiàn)象也多了起來。
“聽說要為蜀水河聘請保潔員,我第一個報了名!敝斓赂Uf,為了保持河道的清潔,自己每天行舟穿梭于蜀水河,打撈浮萍及各種水上漂浮物。剛開始,每天要打撈起5到6大箱垃圾。
為了讓蜀水河長流清水,衙前鎮(zhèn)與沿河村民簽訂了“三包責任書”,鎮(zhèn)、村增配30名保潔員,同時,投入20萬元專項治理資金,為沿河居民配發(fā)垃圾筒,定期開展河道清理整治,每個村還繳納5000元河道治理保證金,并設立曝光臺,河道治理不到位的將被扣罰保證金,保潔員也會被扣罰工資。一系列措施陸續(xù)跟進,蜀水河也逐步恢復往昔的清澈。
“現(xiàn)在的垃圾量明顯少了許多,每天穿行在碧波蕩漾的河上,看著潺潺見石的輕流,欣賞著靜謐秀美的風景,記憶中的一河清水又回來了!敝斓赂Uf,希望河道的清澈能一直保持下去。
在吉安市,像朱德福這樣的河道巡查員、專管員和保潔員共6563名,治污、護水、保潔,他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水域美容師”。通過保潔區(qū)域承包制、保潔效果獎懲制,實現(xiàn)了地段與河段同保潔,地域與流域同治理。
河道治理,不能光靠政府唱“獨角戲”,還需要全民參與,在全社會形成愛水、護水、節(jié)水、治水的共同意識。在推進“河長制”工作中,吉安市還注重“戶頭”宣傳,引導群眾不往河里亂扔垃圾、亂排污水。同時,運用村民自治手段,發(fā)揮鄉(xiāng)賢理事會、“兩代表一委員”宣傳和監(jiān)督作用,引導各村將保護水源水質等條項納入村民公約,涵養(yǎng)鄉(xiāng)風文明。
“過去有些家庭會把臟水倒進門口的河里,現(xiàn)在看到有人在河邊扔垃圾,大家馬上就會上前制止!睆娜罕姷目谥芯湍苤庇^地感受到吉安市全民參與治水氛圍的變化。
胡世忠表示,領導干部要跳出“就水治水”的片面思維,樹立綠色導向,加快轉變生產方式,構建綠色產業(yè)體系,加快轉變生活方式,促進綠色消費、低碳生活,從源頭上擰緊水質“安全閥”,切實把吉安的江河湖庫治理好、保護好。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7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