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機液壓破碎錘拆除作業(yè)
□通訊員 毛明輝 劉性泉 付艷麗
“山東黃河第一閘”
“東平湖新湖區(qū)唯一分洪口”……
在同類涵閘中,位于山東東平縣境內的石洼分洪閘有著許多不同尋常的標簽,其主要作用是當黃河發(fā)生超常洪水時,開啟閘門分洪入東平湖,控制艾山下泄流量不超過10000立方米每秒,確保省會濟南、津浦鐵路、勝利油田和下游兩岸千百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其作用之重要不言而喻。
這座始建于1967年3月的巍巍大閘,閘室總長342米,共49孔,雖經1976年改建,但由于長久運行老化嚴重,2009年被黃委鑒定為三類病險涵閘,先后通過國家發(fā)改委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水利部初步設計報告批復后,確定對其實施除險加固,以確保黃河防洪安全。
近日,記者一行走進石洼分洪閘除險加固工程施工現場,據山東黃河東平湖工程局石洼分洪閘除險加固工程項目部項目經理張玉民介紹,此次除險加固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對原閘基礎進行加固,拆除重建啟閉機房、橋頭堡及啟閉機梁、交通橋,更換49套啟閉機械及更換原鋼筋混凝土閘門為鋼閘門等,工程概算總投資8669萬元,總工期為16個月。自今年農歷大年初七,項目部人員全部進場至今,各項工作正按原計劃有序推進。
當進入施工現場,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催人振奮,挖掘機、推土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重型卡車來回穿梭。筆者看到部分施工人員正在閘底板與閘墩的結合部清淤泥,黑色的淤泥因粘性太大,工人每挖一锨都特別費力!坝捎诮Y合部間距狹小,施工機械無法作業(yè),只能靠人工來挖!睆堄衩衤詭o奈的說,“也就是在這個部位,為了提高閘室的抗滑能力,在阻滑板與閘室底板之間設拉筋連接,使之共同作用承擔水平力和承載力。
沿著石洼閘閘底板由南向北行走,只見幾名工人全副武裝包裹的嚴嚴實實,兩人一組正用風鎬在混凝土上鑿孔,“噠噠”不停的風鎬作業(yè)聲與不遠處挖掘機爆破錘的轟鳴聲交響在一起?吹绞褂帽棋N的挖掘機前已鑿起大堆塊徑不一的混凝土塊,筆者不禁疑問,機械施工進度這么快,為什么還要人工開鑿呢?
在施工一線摸爬滾打了20余年的張玉民介紹,這是與以往工程施工的區(qū)別之處,也是此次涵閘改建的難點之一。由于該閘除險加固工程維持原閘設計規(guī)模,恢復水閘樞紐的原標準和原功能,需對原閘基礎保護并進行加固。為防止機械施工對閘墩、底板造成震動破壞,我們先采用人工鑿孔,然后注入無聲破碎劑進行靜態(tài)破碎,將需要拆除的阻滑板部位同閘基礎分離,最后才能進行機械施工。
汛期將至,石洼分洪閘作為東平湖水庫分滯黃河洪水的重要控制性工程,是確保洪水“分得進”的咽喉,如何保障黃河的防汛安全呢?張玉民說,我們按照各級防汛要求,合理安排工期,暫不對石洼閘啟閉機、閘門進行拆除,繼續(xù)發(fā)揮 “提閘放水,關閘擋水”的分洪功能,汛后再進行啟閉設備拆除施工,確保滿足黃河防汛需要。
記者由閘前來到閘后,看到橫豎交錯的腳手架林立,偌大的綠色安全防護網密織在頭頂上方,隨處可見的安全標語和各色警示旗幟迎風招展,非常醒目。專職安全員楊會濤告訴筆者,項目部要求全體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范,牢固樹立“沒有安全一切歸零”的意識,認真實施“三級安全”教育,由企業(yè)、項目部和作業(yè)班組按照各自職責范圍進行安全生產教育,時時警醒,加強防護,避免安全事故發(fā)生。
此外,該項目部建立健全安全激勵機制,制定了嚴格的獎罰措施,設立專項安全獎勵基金,對落實安全責任到位、安全操作規(guī)范、安全無事故的班組每人獎勵1000元,否則給予相應處罰。此舉受到施工人員的好評,有效避免了安全隱患。同時,項目部在質量管理、技術管理、文明施工、隊伍管理方面,嚴格按照黃委樣板工程的標準和要求不折不扣的實施。
在工地的角落,一個用塑料布搭建的“窩棚”引起了筆者注意,那是看護人的家。天氣預報顯示當日為陰轉小雨,于是,他提前落下塑料布,綁緊“窩棚”的四只腳,防止被風刮跑。同行的張玉民感慨道:“在工地上,像類似的人和事比比皆是,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塊使,盡職盡責,加班加點,為工程的早日完工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此時,站在石洼分洪閘除險加固工程施工現場,記者腦海里不禁閃現出的是前輩們描述的50年前人拉肩扛的建閘施工場景。今天,同樣是在這里,這些新時代的治黃人,他們傳承和發(fā)揚了治黃前輩不畏艱苦、迎難而上的光榮傳統(tǒng),奉獻青春,揮灑激情,為打造黃委樣板工程不懈努力。
在此,讓我們翹首期盼這座巍巍大閘早日涅槃重生!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7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