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岔渠首,一股清流從閘門噴涌而出,帶著35萬庫區(qū)移民的無私奉獻,帶著水源工程數千名建設者款款深情,沿著“人間天河”,一路向北,如甘泉般地滋潤著干渴的中原和華北大地。這就是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護佑著一庫清水北上的就是承擔中線水源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有限責任公司。
成立于2004年8月的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線水源公司),在圓滿完成了丹江口大壩加高、35萬庫區(qū)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后,迅速從建設管理開始向運行管理的轉變,這支一直致力于工程建設的水源鐵軍迎來了工程運行時代的種種挑戰(zhàn)。
2015年2月5日,進入運行管理元年的公司召開工作會,董事長、黨委書記胡甲均要求公司全體員工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做好轉型的思想準備;要理順機制,規(guī)范運作,制定轉型的工作方案;要加強學習,擴充知識,提升轉型的綜合素質”。總經理吳志廣向全體員工發(fā)出了“抓驗收、保供水、促轉型”號召。一年來,公司全體員工在這一目標引領下,迎難而上,發(fā)揚在工程建設期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和作風,上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主動出擊,精準落子,下好轉型發(fā)展“先手棋”。
認識與決心
以“清零”的心態(tài)迎接轉型
2015年春節(jié)前夕,一場罕見的大雪降臨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在中線水源公司會議室,一群人圍坐在桌前,熱火朝天地討論著。盡管室外的溫度已經零下,但每個人的額頭都微微滲出了汗。
“公司的人員不足”,“機構設置無法滿足供水管理的要求”……在這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上,公司管理層與實施層促膝長談,大家結合自己的職責,直面工作中的困難和不足,毫無保留地談出自己工作的思路和建議?偨浝韰侵緩V仔細記下大家的發(fā)言,結合工作態(tài)度、工作方法、工作思路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要求。
隨后,新一輪座談在公司展開,公司總經理、分管副總經理與各部門人員交流溝通,互相傾聽,逐步在認識上達成共識,在工程建設管理向運行管理轉變的思路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思想的解放,給公司注入了新的朝氣,各項工作呈現新的氣象。盡管中線工程的管理體制尚未明確,但為了公司轉型需要,保證各項工作任務合理分工、有效銜接,公司將各部門現階段承擔的主要職能進行了明確劃分,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目前,資產管理與維護、供水計量、水質監(jiān)測、水費結算、消落地管理等諸多職能和事權正在逐步得到落實;機構組建、崗位設置、人員配備等“內功的修煉”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事業(yè)興旺,惟在用人。過去十多年一直專注于工程建設的水源人,亟需增強對工程運行管理的知識儲備,熟悉供水運行管理的政策法規(guī),崗位適應性培訓任務繁重。為此,中線水源公司舉辦了中線水源工程運行管理培訓班、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完工財務決算培訓班、通訊員培訓班等,解答大家在運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同時公司適時啟動了運行期薪酬制度及配套體系和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運行管理調研工作,為公司轉型發(fā)展筑牢了堅實的基礎。
使命與擔當
讓北方人喝上清冽漢江水
2015年10月31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首個調水年度完成,調水量定格在21.67億立方米,這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數字,它記錄著中線工程第一個調水年度的累積供水量。
從2014年11月1日開始試驗通水,12月12日正式通水,中線水源公司和漢江集團圓滿完成首個調水年度的供水任務,通過陶岔渠首樞紐向北方累計供水21.67億立方米,清澈、甘冽的漢江水,惠及京、津、冀、豫四省市沿線3800萬人口。供水水質均符合或優(yōu)于Ⅱ類水質標準,其中符合Ⅰ類水質標準的天數超過五成,水質總體保持穩(wěn)定。
水清味甜的背后,離不開中線水源公司、漢江集團的忠實履職和默默付出。供水之初,中線水源公司、漢江集團在長江委的指導下,完善了供水管理的組織機構,成立了南水北調中線水源供水管理領導小組,負責供水管理領導協調工作。
“開展供水管理的首要目標就是保證水量”,中線水源公司副總經理湯元昌介紹到,2013年8月大壩加高工程通過蓄水驗收后,在長江防總科學調度和漢江集團支持下,樞紐按保中下游生態(tài)基準流量的標準控制出庫流量,調減發(fā)電負荷,減緩庫水位消落速度,2014年汛后,庫水位達到160.72米,具備向北方送水的條件。
為了保證供水,公司、漢江集團與中線干線管理局簽訂了《2014-2015年度供水協議》,明確了供水方與受水方的關系。組織編制了丹江口水庫水量調度方案和水庫調度運行管理維護方案。加強與中線干線局、漢江集團等單位的溝通聯絡,協商供水調度流程。抓好加高蓄水隱患的安全排查和汛期大壩安全加密監(jiān)測工作,確保丹江口水利樞紐正常運行和安全度汛。
良好水質是保供水的前提,“將采來的水樣注入這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中,按下加熱按鈕,只需30秒就可以鑒定里面的重金屬成分。”在丹江口大壩之畔的水質監(jiān)測中心實驗室我們看到,技術人員們正在對一臺臺新進的儀器進行調試。據介紹,該水質監(jiān)測中心按照省級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標準建設,能實現庫區(qū)斷面定期監(jiān)測、比對監(jiān)測以及突然性污染事故的應急監(jiān)測等。目前公司水質監(jiān)測體系建設正在抓緊建設,7個自動站、1個實驗室、監(jiān)測車、船等建成投入運行后,可及時掌握供水水量及水庫水質情況,開展監(jiān)督檢查,確保輸水水質。
愿景與展望
砥礪十年筑清水夢想
初冬時節(jié),登臨丹江口大壩,壩面上、壩區(qū)內正悄然發(fā)生著變化:栽種著各類綠色植被的環(huán)形綠化帶在壩面延展開來,原有的臨時欄桿更換成“水利藍”的桿體,在干凈整齊的大理石臺階襯托下,偉岸而不奢華。壩區(qū)內樹木高低錯落,綠草如茵,色彩斑斕,與碧水藍天交相輝映,構成一幅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在大壩右壩頭,一位來自河北的旅游者正在興奮的拍照留念,他說,沒想到鋼筋水泥的大壩也會這么漂亮。我一定要把這里的美麗景色發(fā)給朋友,告訴他們水源地人們的付出和努力,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水資源。
大壩加高工程基本完建后,中線水源公司、漢江集團就充分履行樞紐管理職能,提出了“建設美麗壩區(qū)、漂亮大壩”總體設想,著力構造水源地生態(tài)屏障。一年的建設,當初的設想正逐步由一張張圖紙變成現實。
尾工項目雖然工作量不大,技術難度也不高,但是種類繁雜。中線水源公司的管理人員就像對待自家的裝修一樣,精益求精,從施工方案的確定,到材料采購,到施工管理都嚴格要求,科學管理,保證了工程施工正常進行,目前,大壩管理碼頭基本完工,武警營房正在進行裝修裝飾施工,視頻監(jiān)控項目和安全防護圍欄正在抓緊實施。公司還積極推動單位工程驗收和合同驗收工作,公司主要領導親自擔任驗收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制定了驗收工作計劃,明確每月的驗收工作任務,目前單位工程驗收已經基本完成,合同的驗收工作全面開始。
庫區(qū)征地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是中線水源公司承擔的重要任務之一,從2008年起,在水源公司與湖北、河南兩省合力之下,“四年任務、兩年完成”,創(chuàng)造了我國水庫移民遷安的奇跡,實現了平安搬遷、順利搬遷、和諧搬遷。按照國調辦征地移民總體驗收的安排,公司配合兩省移民機構及非地方項目主管單位做好了總體驗收前的準備工作,完成了地質災害監(jiān)測與防治項目的驗收及高切坡項目的預驗收,正在著手移民檔案驗收準備。
“當前,移民工作重心轉移,幫助移民群眾安穩(wěn)致富是當務之急!敝芯水源公司副總經理齊耀華表示,中線水源公司將一如既往地做好后續(xù)工作,配合做好移民后期發(fā)展、穩(wěn)定相關事宜。提前做好水庫蓄水誘發(fā)地震、地災等應對措施,確保庫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水庫蓄水安全。同時,開展移民經濟研究等工作,為水庫移民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公司全體員工正以一種強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以前所未有的責任擔當精神,以更加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克難攻堅,奮發(fā)進取,為全面完成中線水源工程的各項建設任務,優(yōu)質、足量的完成供水目標,實現由工程建設管理向運行管理轉變而努力工作。
來源:人民長江報 記者:王凡 周瑾 特約通訊員:班靜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