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的水文明增強著我們的文化自信
——學(xué)習(xí)習(xí)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的一點感受
習(xí)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chǔ)、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文化自信”第一次正式提出來,是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三個自信”,同時也提出,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真正第一次把“四個自信”并齊的,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進行的第三十三次集體學(xué)習(xí)。今年的“七一”講話,習(xí)總書記又強調(diào),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對文化自信加入了特別的闡釋,說文化自信更基礎(chǔ)、更廣泛、更深厚。
文化自信,就是要對中華文化充滿自信。但是,以往說世界四大文明,中國的黃河文明是以連綿不斷而不是以歷史悠久著稱,因為我們的黃河文明可考歷史只有4000多年,所謂的5000年文明是包括了無史可考的傳說時代。河姆渡、跨湖橋等文化雖然都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但是證據(jù)不夠多,與7000年前的古埃及文明或者是4700年前的金字塔相比,影響力也顯不足。
今年良渚文明考古成果公布以后,我們見到了世界級的古代都城——良渚古城,見到了5000年前的水利工程——人工建筑的大壩、海塘、城墻和城市水系、運河,以及合并存在的水稻灌溉系統(tǒng),等等,它們是上古時期中國燦爛水文明的結(jié)晶,足以和世界其他文明古國的文明相比美。據(jù)壩工專家初步界定,這批水利工程中的大壩工程,時間上早于古埃及的大壩,略晚于約旦水壩,居世界第二;規(guī)模上則居世界第一。這無疑大大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特別是對于水利人來說,我們更加感受到總書記“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句話,在水利方面有著考古的和歷史的扎扎實實的根基。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的文化自信因此而更有底氣。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6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