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靜(左一)與同事進行井下清淤 徐州市水務局供圖
□記者 周妍
一身污泥,一手老繭,他們以雨情為令,47年守護著城市地下管網,他們被徐州市民親切地稱為“地平線下的太陽”。
1970年成立的江蘇省徐州市水務局排水管網養(yǎng)護管理處下水道四班,先后產生了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第五任班長馬靜踐行著“寧可臟一人,服務千萬家”的不懈追求,成功當選中共十九大代表,讓黨代表的榮譽薪火相傳。
“黨代表是給予一名黨員的最高榮譽,作為基層一線職工,無比光榮和自豪。但說實話,我也倍感壓力,因為這既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責任!瘪R靜坦言。
馬靜的母親是中共十五大代表、下水道四班第二任班長關永淑,正是在母親的潛移默化下,馬靜加入了水利行業(yè)!案改付际瞧胀ǖ囊痪職工,一輩子任勞任怨地工作。母親經常教育我,要想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得更好,必須做到五個在前:思想工作做在前,生產任務干在前,艱巨任務搶在前,執(zhí)行力度走在前,關心群眾想在前。只要這五點做好,你就是一名合格的下水道工人!
夏季是徐州市的主汛期,雨情就是命令,水不退人不走。每次降雨,馬靜總是要比其他同事更早趕往積水路段查看雨情,調度車輛人員做好積水疏導排放工作,和同事們一起堅守雨中,清理窨井、管網,使積水盡快退去。“無論白天黑夜,下雨隨時到崗,四班幾十年來都是如此。”馬靜說道。
下水道清淤工作在當?shù)乇环Q為“扒陰溝”,每年汛期壓力最大的時候,馬靜和同事們一耙子淤泥撈上來,起碼也有三五十斤重。以前沒有通風設備,職工們下到大溝工作前,只能將井蓋打開通風半小時再下去。后來市里撥款購買了通風設備和檢測設備,工作條件有了很大改善!跋滤浪陌40多年掏出的淤泥堆起來就是一座小山了!瘪R靜介紹,清挖的污泥累計可達6萬多噸。
“我們經常是跪或蹲在污泥濁水中清淤,大家膝蓋也是硌得青一塊紫一塊的!瘪R靜介紹自己事跡的時候,總習慣用“我們”,也正是集體的辛勞付出,得到了全社會的肯定,四班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上百項榮譽。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馬靜還會抽出時間,帶領同事們學習文化知識,目前班組內14名同事中已有5人取得大專以上學歷。
徐州的城市發(fā)展步伐加快,人民群眾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愿望越來越強烈。馬靜認為,在徐州市水務局的大力支持下,班組的工作也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不斷探索科技創(chuàng)新,提高工作效率,強化保障能力,打造“智慧水務”工程,對排水設施實施遠程監(jiān)控、實時監(jiān)測、信息管理、科學調度;探索新機制、新方法、新手段,加大監(jiān)管力度,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積極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應用聲吶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提升裝備手段。
面對未來,馬靜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無數(shù)次提到人民這個詞,把人民利益擺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圍繞民生講了好多令人感動的話,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我是水利行業(yè)的一員,我有信心和我們班組的同事圍繞報告中提到的目標加油干!群眾的生活一定會越過越好,徐州的青山碧水一定越來越美!”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7年10月24日